中秋手抄报竖版
据史书记载,古代的皇帝经常祭月,日期定在农历八月的15。因为它是三秋的一半,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汉西。com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传统的中秋节活动
祭月(拜月)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它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暮暮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崇拜月亮神(月母和月光)的习俗。在拜月,一个大香案被搭起,祭品包括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和葡萄。月下,把“月神”牌位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祈福。祭月赏月缅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祭月作为中秋节的重要仪式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欣赏和赞美月亮的民间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圆,寄托美好生活愿望的主要形式。
燃烧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助月的习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在塔上堆瓦燃灯的习俗。江南有做灯笼船的习俗。现代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更盛。今天,周云金和何在他们的文章《闲说四季》中说:“广东的灯笼最盛,家家户户在节前十天用竹条扎灯笼。制作水果、鸟、动物、鱼和昆虫,庆祝中秋节,并在彩纸上涂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的内燃蜡烛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高高地挂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做成字形或各种形状挂在房屋高处,俗称树上中秋或竖着中秋。有钱人家挂的灯可以高达几十尺。家人聚在灯下尽兴饮酒,普通人竖起一根旗杆,两盏灯笼尽兴。城市里的灯不是世界上的釉面。中秋节烧灯笼的习俗在规模上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月亮,现在在海上,天涯* * *在这个时候。”月圆之日,也是家人团聚、团圆的时候。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和庆祝丰收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让家人团聚、相聚、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秋节是不折不扣的“祭月节”、“月神节”、“团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