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捐赠了鸿蒙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你怎么想呢?这是什么意思?

这相当于华为放弃了开源鸿蒙系统的所有权,其他手机厂商想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去Open Atomic开源基金会获取代码。

简单来说,华为建了个毛坯房,然后华为自己修一个。其他手机厂商想用可以免费入住,但是需要自己装修。

事实上,鸿蒙系统的意义在于打破安卓和iOS的限制,撬动安卓和苹果的市场份额。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的操作系统,安卓占68.63%,苹果占30.99%。

此外,鸿蒙系统系统也有自己的优势,不仅可以操控手机,还可以适配PC、平板、手表等智能终端,突破了不同属性的智能终端设备之间常见的“兼容性”问题。如果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鸿蒙系统可能会成为全球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一.意义

华为鸿蒙系统鸿蒙系统2.0操作系统发布。开发出如此强大的操作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布局,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

确实如此。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是华为投入数十万技术人员,花费数十亿美元,无数人日夜耗费数年的科技智慧。

但华为在鸿蒙系统成功了,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华为会借助鸿蒙系统系统成为继谷歌、微软、苹果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操作系统巨头,所有人都认为华为的鸿蒙系统系统会造就一个市值不亚于苹果、谷歌的巨头,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达到几万亿人民币。

然而,华为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耗费巨资研发的鸿蒙系统操作系统不仅要开源,还要捐给国家,其核心基础设施捐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华为把花重金开发的商业和技术成果捐给国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太大了。一不小心,华为就会因为分歧而分崩离析。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一个拥有华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的意义。

第二,事实上,

事实上,华为和其他一些中国公司曾经为AOSP等开源项目贡献代码。但是中国其实没有开源的土壤,这种土壤可以慢慢培养。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去Open Atomic开源基金会工作了,我觉得退休后做点事情挺好的。

我以前参加过一些开源项目,参与的志愿者真的很多。我记得有个德国的小哥哥,很活跃。他自费飞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带头做了很多事情。

本质上,这些开源项目最终还是由几家大公司主导,毕竟他们有足够的资源。最终,华为必须能够让这些参与者受到激励。从现在来看,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厂商应该不少,但手机厂商应该不会特别热情。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华为仍有戒心。毕竟他们有自己的手机,本来就是大竞争对手。另一方面,AOSP还可以用,暂时没有另起炉灶的动力。

开源是一个战略选择。比如Android和linux都是开源的。开源系统有什么好处?

它可以集合全世界开发者的智慧来完善系统,对鸿蒙系统系统的发展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国内的朋友和商人参与到抗击外敌的战斗中来。目前,鸿蒙系统系统的覆盖范围比目前两大操作系统更全面、更彻底。

Google这样的系统无法覆盖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的所有场景,而苹果的ios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覆盖。

但现在朋友们对访问鸿蒙系统系统仍有担忧,最大的担忧来自于他们担心排队后被谷歌制裁。毕竟现在朋友都用安卓。

系统级软件的成功离不开设备开发者、开发者、市场用户的完整生态链。诺基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但是现在友商所有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安卓系统。如果他们不一直支持,鸿蒙系统的万物互联将是一座孤岛。

但我相信鸿蒙系统系统凭借自己开发的一些智能产品和国内朋友的支持,一定会遍布全球。

第三,总结

开源绝对是一个突破,可以长期巩固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地位。比如开源,就是华为可以通过向其他手机厂商提供软件服务来盈利。由于操作系统也与硬件相关,华为也可以通过授权相关硬件专利来盈利。

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运营新生态。不仅对华为大有裨益,对中国的技术布局也意义重大。

考虑到我们是制造和消费大国,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第三大操作系统会有一席之地,Android的市场份额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鸿蒙系统,harmony,意思是“和谐”。开源不是被迫之举,而是战略之举。

鸿蒙系统现在才几岁。再来看看iOS和Android,都十几年了。我们应该给鸿蒙系统留足够的时间。我对鸿蒙系统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今天,实事求是就好。最终,厂商是否会加入鸿蒙系统的阵营,更多的是出于商业考虑,依靠硬实力,期待鸿蒙系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