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宏观调控,又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展,规范市场运行而对社会经济全局进行的调控。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对货币收支、财政收支、外汇收支、主要物资供求进行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通过调整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调整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来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整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平衡。
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央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以稳增长、保就业为区间下限,以防通胀为区间上限。只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我们就会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稳定,注重定向调控,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区间调控的思路下,中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定向再贷款、定向降息和RRR降准,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特征,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第二阶段,1979到9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第三阶段是中国在90年代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工业化,完成初步的信息化。从一系列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为了继续发挥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使我国国民经济和谐发展,必须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虽然起源于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关系,但它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其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向我们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观点。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告诉我们,中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工业化。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期占领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制造业在工业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变得与R&D和营销同等重要,发达工业国家正在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优势。如果我们的产业升级走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相当于主动放弃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反而有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新型工业化需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经过反复论证,我国确定了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7个领域的24个重点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生产体系,才能以大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第三,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价格是市场的核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价格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2015年6月以中央28号文件印发,这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价格工作的专门文件。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价格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是下一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制定出台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5—2017)。
1,简政放权,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小;2.下决心重拳出击,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3.用好杠杆,为调结构降成本服务;4.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和市场价格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形式。然而,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就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降低经济效益;如果价格下跌和通货紧缩发生,投资将受到抑制,生产将下降,失业将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用货币等经济手段调节价格,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如制止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大起大落。按照《国务院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推进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完善成本价格监管体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形成反映行业和企业真实效率的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运行的导向,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能够反映各行业的效率,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价格体制改革开始的,但目前仍有一些重要产品的价格没有市场化,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利率的价格改革有待深化,相对价格体系不尽合理,难以显示行业和企业的真实效率。因此,走提高效率和引导结构调整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第四,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就业形势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巨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有限。因此,必须坚持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实施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要提高就业弹性。为提高就业弹性,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首要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总有效需求的最大化。为此,我们要继续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完善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提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高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三,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乘数效应。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辟创业园等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有组织地推动劳务输出,鼓励国内厂商参与国际竞争和承包对外劳务工程。
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最终目的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为劳动者提供与现代技术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教育和培训,进而减少结构性和技术性失业,应该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在发展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中高等教育体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型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健康人力资本水平;畅通就业流动渠道,提高流动人力资本水平。实践证明,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劳动力素质供求失衡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现社会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
第五,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是GDP增长,第二是通货膨胀,第三是就业,第四是国际收支。几百年来,国际收支一直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亚当·斯密最著名的《国富论》和李嘉图最著名的《税负》都发表于200多年前。有人认为《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基础,《国富论》的出版代表着经济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在此之前,经济学可能属于哲学,亚当·斯密本人就是哲学教授。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中,对他们之前的所谓重商主义学派进行了特别细致的分析。他们认为盈余是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主要渠道。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分析了重商主义。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强调一个国家在某一方面可能有绝对优势,但另一个国家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李嘉图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论证了这个道理。李嘉图和亚当·斯密长期使用金本位制,国际收支实际上是在金本位制上自动平衡的,因为有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如果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它出口的东西比进口的多;如果出口和进口相等,就相当于拿出口的东西换进口的东西,价值相等,所以不存在顺差和逆差。盈余国家出口更多,进口更少。金本位制下,黄金会付给我,黄金会流入。黄金流入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物价上涨,意味着顺差国家的竞争力下降。赤字国家必须向其他国家支付黄金来弥补其赤字。当它的黄金存量减少,货币减少,它的价格就会下降,它的竞争力就会自动增加。金本位制下有一个自动平衡国际收支的机制,通过调整顺差国和逆差国的价格水平来平衡。如果逆差国竞争力提高,明年出口会更多,顺差国竞争力降低,明年出口会减少。这就是自动调节盈余和赤字的问题,所以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是稳定的,可持续的。
列宁在《论帝国主义》中总结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其实是一个经济基础(当然还有垄断、政治寡头等因素,我今天只说一个基础)。他认为帝国主义经济是“两头在外”。一方面,帝国主义有殖民地,它的能源供应依赖于它的殖民地。另一方面,它的生产线生产很多东西,但是国内市场非常有限,所以它的成品主要靠出口国外。这个“双头”大循环,一旦有一天它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中断,它的整个生产都会受到影响。出口走不出去,市场出了问题,就会遇到大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帝国主义叫做寄生资本主义。你离不开别人。因为你是寄生,所以你颓废,所以你脆弱。如果殖民地独立了,你就没救了,所以也叫垂死挣扎。
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出口国,我们有巨大的顺差。全世界贸易摩擦的反倾销反补贴都是针对中国的,所以国际收支平衡对我国意义重大。只有平衡才能可持续,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维护和平发展环境,如何处理好贸易摩擦,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怎么才能平衡?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有输入点和输出点可以平衡。浮动汇率下,平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汇率的变化,汇率反映了各国进出口之间的资源、能源、价格之间的价格关系。中国的汇率改革始于2005年7月21。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是8.28元,等于1美元,大概维持了十年。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34%,目前为6.09。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29%,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8%,这意味着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在升值。
我们是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我们每年进口很多产品,包括几千万吨大豆,几百万吨豆油,还有很多原油,天然气,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人民币升值使我们进口这些商品更便宜。比如汽油现在近8块钱一升,如果不升值可能会高出30%以上。现在很多普通人都可以出国旅游,或者送孩子出国留学。甚至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国外购物也变得非常受欢迎。从这点来看,即使是普通人也受益匪浅。但是为什么这些好处很少被提及呢?因为这些受益者是沉默的大多数,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受益者,肯定会受益,出口企业会受害。原来1美元可以换8元多,现在只能换6元多。因为我们出口体系就业压力大,你会听到很多声音说人民币升值不好,人群小但是声音大。
国际市场形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继续坚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减少顺差、促进平衡的方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简而言之,国际收支接近均衡,汇率接近均衡,这是中国人民福祉最大化的区域。顺差过大是不可持续的,长期离开均衡点也是不可持续的,也在积累风险。
中国* * *产党新闻网:
/n/2012/0730/c 83688-18624876 . html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n/2013/0205/c 1003-20433671 . html
/n/2014/0224/c 71890-24450294 . html
寻求真相:
/dukan/QS/2015-03/15/c _ 1114628953 . htm
搜狐财经:
/China/bwdt/2016-03-01/doc-ifxpvutf 3767771 . shtml
MBA智库:
/wiki/% E4 % BA % A7 % E4 % B8 % 9A % E7 % BB % 93% E6 % 9E % 84% E8 % B0 % 83% E6 % 95% 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