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知识产权陈建军

产业发展的梯度转移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承接了国外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中国经济带。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早中期,工业经济刚刚起步。尤其是沿海地区。

大城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自然会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向内地转移和扩散,把自己从工业生产中心变成工业调控中心。

产业梯度转移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小省浙江的经济发展了20多年,很多地方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政府的发展,都走在了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把目光从浙江投向更广阔的全中国。近年来,浙江企业对外投资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浙江省协作办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浙江企业省外投资规模约为3000亿元。浙江企业走出浙江的类型包括:一是市场拓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企业的生产基地也相应调整为“卖地产”。温州很多企业早期都是跟着市场走的。第二,资源开发。因为浙江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小省,企业为了追求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会选择控制省外的资源。浙江的纺织、皮革等传统产业在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寻求稳定的纱线、皮革等原材料。第三,优势延伸。比如浙江省内的水电、建筑等行业的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会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这些优势;第四,资本运作。比如华立集团通过资本运作控制上市公司,进入新兴产业。此外,由于综合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成本的上升,一些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向外转移。根据合作办掌握的信息,绝大多数企业在省内保留了原有基地,在扩大规模时选择了省外投资。整体向外迁移比例相当小,数量不超过10%。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建峰认为,在中国,劳动力在省际之间的流动没有障碍,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上干预过多,使得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无法体现,而东部地区集中了几乎所有的优势,使得区域产业转移非常缓慢,难以升级,这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利。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从1980年代浙江省外迁的企业以贸易为主,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以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浙江省外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一方面说明企业自身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商务成本高、资源短缺的结果。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张教授认为,资本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企业原有的环境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时,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本运营,提升企业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企业必然会寻求突破。大企业会把技术、营销等部门转移到市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更集中的地区。农村的企业会转移到县城,县城的企业会转移到省会或者更大的城市比如上海。水、电、油、交通、劳动力等资源全面短缺,小企业首当其冲。当少量的利润抵挡不住不断上涨的成本时,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寻找更合适的土地重新开始。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陈建军教授认为,目前浙江企业正在以市场导向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模式进行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担心产业区域转移会导致浙江产业空心化,进而影响浙江经济发展是不必要的。相反,产业转移对加快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为此省政府提出了“浙江经济将生产加工能力向西部地区转移,市场向东部地区拓展”。但陈教授强调,由于浙江省原有的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一致的,浙江经济高速发展了20年,总量增长举世瞩目。但是,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非常缓慢,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经济增长是指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只有增长没有发展,那是不正常的,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随着20年的经济增长,浙江省的水、电、土地等基础设施供应已经完全吃紧,资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从几乎无限变为相对稀缺,稀缺的资本被更加充裕的资本所替代。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

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一般认为对于一个被接受的区域来说,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出口方来说,结论就没有那么统一和简单了。在浙江,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阻挠和限制企业外迁的情况。

徐建峰认为,企业外迁和对外投资在短期内会给当地政府带来一些不利后果,主要是在就业和税收方面,尤其是在乡镇。他们的大部分就业和税收可能来自少数企业。一旦发生移民,将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打击,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改善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解决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还是会受益的:首先,走出去的浙江企业一般会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和占用其他地区的资源,远低于浙江省,这无疑对这些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其次,外资企业会把外地的收入带回浙江,有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即使是已经外迁的企业,由于本土观念强,也有相当一部分会回来再投资,虽然不一定在原来的行业。

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台湾省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大量企业外迁,但留下来的企业基本都是实力雄厚、利润率高的,而大量走出去的企业一般都是低技术、低成本的,从而留下了当地的资源,迫使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投资升级。张教授还谈到了当前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内企业相差无几,导致低技术含量外资的优惠政策,不仅没有起到产业升级的作用,反而挤压了本土资金的发展空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常不利。

陈建军教授认为,随着资本边际效益的下降,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如民工荒,这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事实上,日本在196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时,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浙江和长三角的民工荒,很可能是当地经济从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转折点。对于过去几年温州企业大量对外投资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陈教授认为,除了产业集群过度集中、土地不足、物价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的投资环境变化外,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因为温州大多数企业家素质不高,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且温州企业家的成功主要靠制度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当灵活的制度优势逐渐减弱时,他们一般会改变所在地区或行业,以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市场会导致垄断;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强调产权的明晰,增加市场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知识产权,以鼓励技术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主任隆国强对浙江企业的外迁和对外投资忧心忡忡。根据他的判断,浙江企业的外迁和对外投资可以分为三类:寻求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总目标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寻求低成本的企业一般选择中西部地区;考虑到浙江水、电等必备资源的短缺,寻求基础设施稳定的地区。前两类很正常,离开后往往会有新的更好的企业进来。最后一条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意味着浙江省整体投资环境的恶化,连企业正常生产所必须的水电都无法满足。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浙江省水、电、地、油、运等企业运营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供应已经捉襟见肘。浙江省进口最多的商品是发电机,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缺电的苦恼。今年义乌的企业已经全面断电两周多,象山的针织厂、印染厂也遭受了全面停水的痛苦。投资环境的恶化不仅会赶走原有企业,也会让有意进入的新企业望而却步。

各级政府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

产业梯度转移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让中国长期保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虽然沿海地区的成本在增加,但中国仍然可以通过转移保持竞争优势。由于区位的差异,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进程也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呈现出梯度推进的时空格局。这种梯度推进的规律为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有转出地和接收地两个地方政府,还有中央政府。他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浙江发展到今天,必须拓展新空间,寻求新发展。浙江经济要想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浙江企业必须走出浙江,发展自己。跳出浙江,就是要在浙江实施传统产业合理有效的梯度转移;浙江的发展,就是要让浙江在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层次的同时,形成新的、高层次的新兴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只有“走出去”,才能海阔天空,激发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只有“跳出来”,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合作办相关人士分析,浙江企业走出浙江发展,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在全国的优化组合,同时扩大市场,给异化留有余地,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政府现在做的是改善环境,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同时做好进口,提升产业结构。因为传统产业迁出后,新的产业需要及时进入。例如,杭州目前正在发展软件和商业。宁波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一旦成功,将为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

陈建军教授认为,政府不应该阻止企业投资和转移到国外,否则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将被锁定,这将人为地导致产业升级缓慢,甚至导致泡沫的出现。至于接受产业转移的地方政府,陈教授笑称,由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省份目前在投资环境上并不是特别突出,浙江资本的对外流动目前处于“盲流”状态,这些省份处于“谁主动谁受益”的状态。江西、安徽等地提出要迎接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产业梯度转移,积极调整观念,纷纷加大浙江招商引资力度。东道主的积极态度不仅在前期吸引了一批中小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也吸引了一批大企业的投资。

据记者了解,2004年,奥克斯集团在南昌投资6543.8+06亿元,建设中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空调生产基地。根据规划:到2005年,奥克斯南昌基地空调计划年产量为654.38+0.5万台,产值30亿元;到2007年,二期工程将建成年产300万套,产值60亿元。这些令人惊艳的产品将利用江西省巨大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对内陆省份强大的物流配送辐射能力,实现奥克斯“卖地产”的战略。更有意思的是,奥克斯集团已经被浙江10大型空调零部件企业跟进,这些企业与奥克斯合作已久。浙江这10家民企拥有上亿“财产”,是与奥克斯合作多年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奥克斯正式进驻南昌后,都表示有意去南昌买地建厂。初步意向投资总额接近30亿元。这意味着浙江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不再是单一行动。当龙头企业为了追求新的发展空间而搬迁时,整个产业集群也会随之搬迁。

徐建峰认为,浙江省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商务成本,当原有企业转移留下空间时,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进来,提升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水平。在内地,政府和当地民众的思想肯定没有浙江省那么解放。毕竟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可能会因为观念的差异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企业应该通过商会等组织保护自己的利益。

张教授认为,产业梯度转移对国家无疑是有利的,但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如污染和落后的技术,掠夺性开采和资源的浪费。那些技术不能升级,达不到绿色生态要求,特别落后的企业应该被淘汰。要防止把引进外资作为评价政绩的指标,因为此时的地方政府往往忽视了吸引外资的效率,导致上述问题,最终延缓了全国整体的产业升级步伐。

隆国强认为,浙江省政府短期内应在技术层面挖潜,缓解当前水、电、土地等资源短缺的矛盾,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从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目前的产业机构升级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过去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地方经济发展非常顺利的案例是很少的。浙江省现在要做的,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面向小康发展的时候,结合自身情况,研究世界分工格局,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和规划。中西部地区也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产业再分配。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说,基本是中立的。中央政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希望缩小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给落后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此外,中央政府应限制地方政府对企业正常流动采取的非常限制性的措施,提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可执行性,并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电力、能源和交通短缺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沿海地区企业逐步向内陆地区扩张和转移,产业梯度转移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