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九寨沟
“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最多时一天接待游客2万多人,客流的增加让景区接待能力超负荷。”据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许介绍,游客数量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游客的不满情绪也有所增加。
据了解,在九寨沟景区诺日朗餐饮服务中心,旅游旺季游客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除了餐饮,各个景区拥挤的公交车站,一些知名景区游客超载,导致景区管理成本快速上升。
从2002年的654.38+0万游客到地震前的260万,九寨沟景区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典型,其速度之快在国内外景区中也是罕见的。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3,13年6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的专家来到九寨沟景区“会诊”。会上,九寨沟承担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基于时空导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研究”正式开启。九寨沟国内首创,提出了“智慧九寨”的管理模式。
随后,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开展了景区网格化管理的尝试,首先由当地保护部门、法规部门、房管所、规划建设部门作为试点职能部门实施。
“现在,我们所有景区的一线工作人员都配备了‘警官通’3G手机,可以随时向指挥中心汇报。”在景区的诺日朗瀑布前,九寨沟数字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师王琦向记者演示了“京管通”软件的功能。
“比如景区游客量达到饱和或者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把消息发送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据王琦介绍,通过在景区试点实施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工程,形成了监督发现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同时,管理局下属职能部门改变了管理模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景区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组成的专家组参观了“基于数字可测影像的九寨景区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现场演示,并在九寨沟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经过讨论,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仪式上,九寨沟管理局局长张小平向李德仁院士、宁金生院士、陈俊勇院士颁发了顾问聘书。“有院士组成的‘智囊团’为九寨沟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相信九寨沟会越来越美。”张小平说。
“智慧九寨”是九寨沟景区管理的智能化。它基于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和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九寨景区的商业运营和公共服务关系,实现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环境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游客满意度的提高和产业效益的最大化等目标。
“智慧九寨”建设的重点是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游客拥挤、公交车站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实现优化的综合实时管理和调度。智能管理系统已经应用于城市交通、能源、城市管理等领域,该技术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必将推动中国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进步。”李德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