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为何要成为执行的指挥官?

决策者在执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策者应该说是整个企业的指挥官,肩负着控制执行的重任。作为管理者应该避免成为一名微观的管理者,陷入企业日常管理的细节当中,而是要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去控制全局,把握整个企业的执行状况。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执行者,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带领企业在竞争中获胜。

利盟公司的成功就可以归功于首席执行官的作用。利盟公司是享誉全球的镭射、喷墨和点阵式打印机以及有关产品的发展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他们致力于为办公室及大小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打印产品及服务,该公司在1998年的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利盟在美国莱克星敦设有行政大楼及公司最具规模的生产中心,此外在美国德尔波尔德、苏格兰罗塞斯、法国奥尔良、墨西哥华雷斯及澳大利亚悉尼都设有生产中心。利盟公司创立于1991年,在私人投资公司Clayton:Dubilier&Rice成功收购之后由IBM衍生出来,并在1995年正式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由于利盟是从IBM公司分离出来的,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蓝色巨人的气质,公司的CEO柯蓝德也有着浓浓的蓝色背景。他曾在IBM不同产品开发和管理职位上做了13年,并成为IBM桌面激光业务领域的负责人。1991年,柯蓝德正式出任利盟公司全球CEO。长达17年在IBM的浸润对柯蓝德执掌利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单纯的发明对于创造价值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迅速将这些发明应用于各种新的产品和服务之中。”昔日郭士纳的经典之语如今已经成为利盟的战略法宝。从1991年推出打印解决方案,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提高打印效率,到2004年在数十个不同行业提出“随需应变”商用打印方案,利盟的成长轨迹都体现了这种“执行”精神。

首先利盟在打印领域有完善的产品线,可以保障为用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这样可以降低硬件在解决方案中的成本比例,并使客户对服务需求增加,提高服务的利润贡献率。柯蓝德认为产品线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只有拥有了完善的产品线,才有机会投入更多资本对客户运营流程进行研究,并获得更多利润空间。然而产品线又不是问题的全部。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技术能力,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使用户使用成本不断降低。与此同时,这种需求又为利盟的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当技术与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时,利润自然就会不断增长。因此,利盟的执行战略是围绕客户整合资源,而不是按照产品或者地域分布来划分资源。这样一来,就能在打印领域内联合不同部门对付***同的敌人,或者在一个有竞争力的行业中去***同争夺市场。

同时,利盟也注重通过识别客户需求和打印业务流程细分,对现有产品进行变革和再设计,在产品、客户和技术研发等各因素之间实现决策的平衡。这使得利盟可以在发现客户价值,继而分析技术和财务的因素后,直接进入执行的实施阶段。

其次,柯蓝德花了很多时间解决官僚机构的问题,他认为,官僚机构存在不是什么坏事,每个机构都有存在的道理,关键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机构以协同的节奏运转。为此,他在利盟内部强调统一的跨部门管理。局部业务管理由各部门独立完成,跨部门管理机构成为调度公司运行秩序的中心,并成立了全球统一技术数据中心、全球统一市场推广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这些跨部门的管理机构对于内部沟通和协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保障了公司的执行能力。

接下来,柯蓝德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利盟内部实现经营业务与管理职能结合,如何推进跨部门的合作,并使用户服务的策略有力执行。他认为,组织的执行力与4个有效运作的DNA密切相关——结构、权力、信息、激励——持久、良性的执行力正是通过这几个深层次因素的协调去实现的。在组织架构以及人事激励等方面,他提倡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信息沟通方面,则致力于基于整体价值链的沟通,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公司的运营精益求精。同时,他还注重竞争对手或同类厂商的市场动作,一个例子是,当利盟的竞争对手推出集中式的商用打印解决方案时,利盟立即开始研究分布式办公环境中以低成本实现打印的解决方案。他们专门成立了技术和服务部门对全球策略进行统一部署,5个月内就使这个计划产生了良好的执行效果。

柯蓝德在利盟的领导强调的是对技术和商业策略的***同推动力,利盟是打印技术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在打印技术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利盟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其CEO柯蓝德强悍的执行风格和贯彻到每个员工的执行效率。

由此可见,决策者、领导者的执行风格影响着企业的执行力,只有决策者、领导者自身具备强有力的执行效率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