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车却抢着用双离合?
CVT平稳又省油,为什么国产车却抢着用双离合?
CVT省油、平稳、好,但不是想用就能用的,隔壁的AT也是同样的情况,国产车没办法了,只能吃双离合这个“冷菜”了。
就好比:大闸蟹虽然是好吃,但兜里就这么点钱,根本也买不起,青菜面吃吃也是可以了,都能管饱。
国产车企真的造不出CVT吗
CVT技术含量并不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国产车企并不是没有能力造CVT,CVT的技术含量没有想象中这么高的。
王哲月在期刊《中国机械》上发了篇论文,《汽车CVT变速箱结构原理与主要故障研究》,上面讲。
CVT变速箱的总体构造较为单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不多,和一般的自动变速箱相比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
简单说就是:我们飞机、大炮、高铁、原子弹都能造,区区一个CVT都不是事儿,是想不想的问题。
有企业已经造出CVT了
而且,其实早就已经有企业造出了国产的CVT了。
2019年上海车展上,万里扬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CVT25变速箱,而且现在搭载在一些国产车的品牌上了,比如说:奇瑞、吉利。
这款CVT变速箱还获得了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4届世界十佳变速器奖项了。
能造得出为什么不造
虽然能造得出来,为什么很少有人去造?或者是用CVT呢?
绕不开专利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CVT的核心部件的技术专利老老早早就被国外的各种公司给掌握了,主要是博世和舍费勒。
现在的CVT传动基本上都是用钢带的,想用的话就必须要交专利使用费了,成本上就不太控制得好了。
就好像是:苹果、小米都要给高通交钱的,对不对?
像刚才讲到的万里扬CVT,实际上就是和博世合作的,用的还是博世的钢带。
如果想要绕过专利,就没有办法开发出CVT变速箱了。
就好比:这家饭店有个独门秘方,辣椒粉,别人就做不出那个味道,就是好吃,你要去开这个饭店,还离不开辣椒粉,没办法了,只能交加盟费了。
如果自己去开,因为辣粉的缘故,不够辣,或者说不够香,人家又不用,「呃」人……反正就容易没生意,就也麻烦,差不多就这个感觉。
CVT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而且,CVT虽然说省油、平稳,但也不是没缺点。
我们以前专门做过视频的,《为什么说CVT是变速箱里的小弱鸡》,里面讲过:CVT由于使用钢带传动,没有办法承受比较大的扭矩。
市面上最先进的CVT基本上也就只能承受个500N·m,更不用说是普通的CVT了,像万里扬的CVT25最多也就只能承受250N·m。
同时,CVT还容易出现变速箱过热、钢带断裂等等问题。
所以,CVT就有点像是偏科生,省油和平稳相当好,但其他的科目成绩是不太行的,总分也没高到哪里去,自然也就没必要花大价钱去开发它。
为什么都在用双离合
双离合没有太多的专利困扰
反过来看双离合,实际上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王峰、周云龙在期刊《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上发了篇论文,《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及国内发展展望》,上面说。
双离合与手动变速箱的结构相似,里面涉及的专利技术少,国产企业可以大幅度降低专利使用费,成本不就下来了嘛?
而AT和CVT,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查统计,国外自动变速箱生产巨头在AT和CVT上的专利申请,11000多个。
所以说,国产车那么“喜欢”用双离合,其实也带着一点无奈之举的味道。
造起来既简单,成本又低
而且,双离合造起来既简单,成本又低。
还是参考前面论文的说法:一台AT或者CVT变速箱一整套配套成本大概在1万5到3万块钱之间。但双离合的配套成本只要8000到1万好了。
「哎」小不可大算,2、3万了,对不对?汽车毕竟是卖了几百万台,门把手相差50块钱,100万乘以50,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何况是1万块和3万块,对不对?
车企毕竟要赚钱,对吧?好了,又要开发得快,配合现在的发动机,又要控制成本,竞争力又要强,双离合自然用的就多了。
国家政策的扶持
最后,再讲一个,造双离合其实也是国家的政策扶持,这个不一定有朋友知道。
2007年,国家就已经把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列入了十一五“863”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了。
2008年,成立了中发联投资公司,大概花了2亿美元,而且联合12家车企联合开发双离合。
就好像:学校主动开了个辅导班,还不用大家交钱一样的,把它搞起来,就这种味道。
双离合是更符合我们国情的选择
所以,总得来讲,国产车不用CVT,并不是说国产车,讨厌它,或者说,特别不想用。
而是说,专利和成本上的这些限制导致了不太能用所产生的不想用。
双离合就没有那么多的专利限制,造起来又简单,然后国家又大力扶持,当做项目在做的,也更符合国情的选择了,大家都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