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分析了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五大机遇、六大融合、九大路径;结合新形势下企业七大商业模式的定位、突破路径以及企业机制改革和体制转型的治理策略。
扩展数据: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也出现困难,这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和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调整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大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虚拟经营。二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四大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三是扶持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鼓励企业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优先支持吉利、吉奥、巨科等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新”的“小巨人”企业,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首先是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政府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适时考虑在区域内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二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的情况下,应继续发挥路桥行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合作配套体系的优势,在配套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和加强产业供应链的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的改革与重构,降低运营成本。第三是营销创新。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渠道,通过网上订购、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力。
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的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在认证、政策申请和资源分配方面,将优先考虑转型试点企业。职能管理部门要优先考虑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并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同时,优先考虑上级部门有专项资金援助的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面向各类中小企业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高的问题。
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除了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外,还要增加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土地租赁制度,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一定年限,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倡导“零土地技改”,加强荒地、荒滩等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现有土地。加快沿海滩涂围垦,让企业尽快向沿海产业带转移。资金方面。银行仍需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贷款资金空间更大、调节余地丰富,保证信贷资金来源充足。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积极推进银企合作,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创新金融服务,增加企业贷款。积极探索民间资本投资方式,鼓励拓展投资领域,提高社会担保公司担保中小企业奖励额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大的行业。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提升输配电能力。加强电力管理和科学调度,大力倡导节约用电,提高全民节电意识。
抓* * *管理,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紧迫任务。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相关减免税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续)养鱼,根据自身财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节约集约用地。坚决实施省市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工程,抓紧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管,制止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