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趋势与重点 是什么?

“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与重点

摘要: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当前,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集中表现为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从私人产品到公***产品,它体现为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脉络,其基础在于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本质在于人对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发展方式的相应转变。从总体趋势看,“十二五”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迫切需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从公***产品短缺转向城乡基本公***服务均等化、从中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实现这些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要求政府果断地放弃GDP增长主义,实现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转变,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由“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转变,国有资本由“盈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

今后五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并将对后10年、20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客观来看,后危机时代外部市场的萎缩恐怕不是短期的,很可能是中长期的。退一步说,即使未来几年外部市场有所恢复,这种恢复也绝不是简单的数量恢复,必然伴随着重大的结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日益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一个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大国,我国的确需要外需,但更需要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为此,我国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

一、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未来五年,国内消费需求将替代外需,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其基础就在于新阶段全社会需求结构将实现战略性升级。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适应这个大趋势而做出科学的战略抉择。

(一)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三种基本态势

1、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

目前,我国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6年降到50%以下,200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至2009年,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36.5%,农村恩格尔系数降到41%。在生活必需品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

2、从私人产品到公***产品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初,吃、穿所需的私人产品的严重短缺开始成为历史,整个社会对公***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地增长,公***产品短缺的时代开始到来。例如,为什么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普遍、更为强烈?原因在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公***安全、基本住房、资源环境等这些公***产品的短缺开始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适应这个大趋势,基本满足全社会对基本公***产品的需求,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3、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身发展。突出反映在健康、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这就必然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求。由此可见,基本公***服务均等化是随着发展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历史性大课题。其次,人的公平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服务均等化。长期坚持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安排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等。我国现行行政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治理结构。建立社会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治理结构,这是人的发展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础是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中***“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讲“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新特点”、“新任务”等等,强调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它最核心地表现为我国已开始由以温饱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何谓发展型新阶段?从消费结构看,发展型新阶段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从经济结构看,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需求程度逐步提升;从社会结构看,这一变化使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并且利益分化将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全社会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发展的目标逐步聚焦于人的发展,保障并提升人的发展权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