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镰刀创业,14年干出5000亿,徐和谊的北汽往事。

作者:王大力

波浪进来后,前面的波浪拍打着海岸。7月30日晚,39岁的李想带领李正式登陆美股,收盘市值65438美元+0.398+0.7亿。7月31日,63岁的徐和谊因年龄原因卸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这一天,北京汽车的收盘市值为302.98亿港元,而北汽蓝谷和北汽福田的收盘市值分别为237.22亿元和130.85亿元。三人加起来只有李的66%,不到70%。

市值业绩不等于产销业绩,但李想的敲钟和徐和谊的辞职形成了两种对比鲜明的氛围。前者有过风光无限的一刻,后者和之前很多退居任荣的汽车国企负责人一样,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功过是非的评说。

500镰刀创业

徐和谊与BAIC结缘于2002年,时任BAIC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北京现代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和谊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北京现代项目。作为中国入世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合资项目,北京现代对于当时处于发展困境的BAIC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切都在高速进行。

2002年5月底,合资双方签订了合同。签约后,尽快建厂投产成为当务之急。徐和谊带领筹备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工厂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于是徐和谊带着同事,每人发了一把镰刀,从除草开始,由此诞生了北京现代“500把镰刀创业”的故事。

在徐和谊的领导下,原北京轻型汽车厂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改造。65438年2月23日,第一辆索纳塔轿车正式下线。由此,北京现代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合资奇迹,并在随后的十年间实现了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行业“现代速度”。

北京现代的成功为徐和谊今后执掌BAIC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年五千亿

2006年6月至2006年10月,徐和谊出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正式成为掌舵人,BAIC由此进入徐和谊时代。

2000年前后,BAIC在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中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但与一汽、东风、SAIC相比差距明显,而徐和谊的任务是真正“把BAIC做大”。

2006年,北汽集团产销汽车68万辆,收入587亿元,6543.8+000亿元是北汽集团第一个要实现的目标,2009年完成。当年产销124万辆,收入1654.38+066亿。十年后的2019年,BAIC实现汽车产销226万辆,营业收入501.23亿元,成为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在京国企。

徐和谊为BAIC的成功做了几件大事。第一,它制定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北京汽车工业建设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了北汽集团各子公司的业务整合和管控,实现了业务协同效应。

徐和谊还提出并实施了“整车、零部件、自主研发、服务贸易、改革调整”等“五大平台”建设,形成了轿车、越野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

在外资合资企业中,BAIC通过“北戴河”项目实现了与戴姆勒的深度“绑定”。2013年,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戴姆勒出资BAIC 12%的股份,BAIC在北京奔驰的股份增至51%,戴姆勒在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份增至51%。事实证明,此举让北汽集团收获颇丰。即使中国车市结束了近两年的高增长,进入调整期,北京奔驰依然强劲。

BAIC还通过签约、收购、重组等方式,完成了以北京为大本营,以东镇江、西重庆、南广州、北河北、中株州为生产基地的全国产业布局。

资本市场方面,BAIC 2014年底港股上市,BAIC新能源2018a股上市。由此,北汽集团拥有三家上市整车企业。

如果说北京现代让徐和谊一战成名,用了十几年时间把BAIC发展成名副其实的“汽车集团”,足以证明徐和谊是公司的掌门人。

后悔二次创业

徐和谊任期内最大的遗憾,恐怕就是二次创业未能冲击自主品牌的高端。财务不佳一直是国内自主品牌的普遍现象。除了自主研发,寻求海外优质汽车企业的收购是另一条路。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车企普遍遭遇经营困难,这为中国车企并购提供了契机。

2009年底,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达成协议,福特将沃尔沃的全部股份出售给吉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和吉利一样,北汽集团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但选择了瑞典的萨博。同样在2009年,BAIC完成了对瑞典萨博全部知识产权的收购,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三款车型、两款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从而开启了自主品牌的高端梦。

2010年,徐和谊在全集团正式提出“二次创业”,全力开发BAIC自主品牌乘用车,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在消化吸收萨博技术的基础上,直接开发中高端轿车。2013 5月11日,第一款车型——Sic Bo正式上市。

“高举高打”的战略证明了徐和谊的战略眼光是独特而正确的。现在登陆美股的蔚来和理想,都是从高端车起步的。但是,徐和谊仍然高估了BAIC自身的实力,尤其是技术研发的实力。即使BAIC投资数百亿元建设研发基地,组建了1000多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但仍然收效甚微。

首款车上市后,碳化硅品牌陆续开发了多款车型,但整体市场表现不佳,直到2019年被北汽集团放弃,开发了全新的“北京”品牌。

Sic Bo的失败让徐和谊意识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不迫切,所以他得出结论,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紧紧燃烧的火,慢慢揭开盖子”。

然而,BAIC确实浪费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期,长安、SAIC和广汽的自主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吉利、长城和比亚迪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BAIC似乎已经落后了。

希望新能源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汽车企业的掌门人,徐和谊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超前的战略眼光,这在BAIC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举措中得到了体现。

2009年,BAIC成立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独立运营、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国企员工持股改革试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今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BAIC无疑在全国所有汽车企业中起步较早。

或许是短时间内没有希望在燃油车领域赶上外资。徐和谊在BAIC新能源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弯道超车或许是一条出路。

在发展初期,BAIC新能源确实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销量连年高增长。但财政补贴大幅下降后,受到很大冲击。时至今日,北汽新能源并不具备令人信服的技术实力,也无法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或许是看到了BAIC新能源的瓶颈,北汽集团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世界。2018年4月,北汽集团与汽车行业OEM皇帝麦格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BAIC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如今,ARCFOX的首款量产机型已经预售。

ARCFOX是徐和谊实现BAIC自主品牌高端梦想的又一次尝试,但后续的实践只能留给他的继任者。

意想不到的继任者

徐和谊的辞职是意料之中的,他成功地退休了。相比华晨的祁玉民,他多干了三年。但晚退休三年多少反映了徐和谊对BAIC的重要性和“无接班人”的尴尬,以至于他的接班人蒋德毅此前是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此前并无汽车领域的从业经历。

对于目前的汽车企业发展来说,从外界空降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今,SAIC董事长陈虹、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都是自己企业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而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延峰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行业元老。

徐和谊不应该有他自己的考虑。在北汽集团2017年度经营业绩及2018年度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上,他坦言,“我今年六十分之一了,现在想得最多的是退休后能给BAIC留下什么。如果能留下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团队,这就是合格的退休。”

徐和谊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继任者的事情。毕竟国企一把手只能由上级决定,但言下之意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坊间猜测中,时任BAIC新能源总经理的郑刚被广泛认为是候选人。2017当选北汽集团党委常委,进入北汽集团领导班子。郑钢被看好的原因之一是其年龄优势,北汽集团未来的改革发展确实需要年轻有为的人。

然而,2019年,郑刚突然因个人原因辞去北汽集团和BAIC新能源的一切职务,让外界颇感意外。郑刚离任后,外界已经意识到,徐和谊的继任者很可能是从外部“空降”,而不是来自BAIC内部。

如今,空降兵蒋德毅已经走马上任,他所面临的形势,徐和谊曾这样描述:“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工业一帆风顺,未来十年可以说是逆水行舟,挑战非常艰巨,竞争非常残酷。"

徐和谊并非危言耸听。汽车行业百年不遇的巨变,正在倒逼所有传统汽车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例如,BAIC仍然是一个主要依靠合资品牌赚钱的大集团。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容易慢慢揭开锅。

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谁是新时代的领袖?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