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适用于终局裁决吗?
最终的劳动仲裁包括: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的争议。其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客观性:
适用终审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有两类:一是小额仲裁案件;二是有明确标准的仲裁案件。这两类案件在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正因为如此,最终判决才能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问题。1.小额仲裁案件的金额是有限制的。小额仲裁案件是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仲裁案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10,深圳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为810元。江西省偏远县的月最低工资是全国最低的,为270元。按照这个数据,深圳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9720元;江西省边远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个月3240元。按照这个计算结果,小额仲裁案件适用的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元。小额仲裁案件分为四类:(1)主张劳动报酬的案件。根据《关于若干条款的解释》(劳办发(1994)289号)解释,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取得的全部工资性收入。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1997年拖欠职工工资总额为2173亿元,涉及职工11446万人。2002年拖欠工资达404.3亿元,涉及职工983.2万人,部分超过10亿元。一些拖欠工资严重的企业,拖欠工资累计长达几十个月。一些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很严重。2002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仅在农民工较多的23个省市(区),就查处违法案件13000余起,涉及62.6万人,拖欠农民工工资金额达3.5亿元。此类案件具有案件多发、涉案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能否及时高效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二)工伤医疗费用索赔案件。工伤医疗费用是指工伤待遇和享受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是工伤保险的待遇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工伤或职业病所需的挂号费、住院费、医药费、药费、医药费全额报销。(2)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2/3给予住院伙食补助;经批准转往外地治疗的,所需交通费、食宿费按本企业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三)追索经济赔偿的案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涉及: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是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是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三是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患病、负伤或者不能胜任工作,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是因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终止,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除外;第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的规定,因破产、撤销、关闭等情形终止劳动合同的;第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3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年。(四)追偿案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赔偿包括:①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反法律规定约定的试用期已履行完毕的,用人单位应当以劳动者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基数,按照法定试用期以外已履行的期限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工资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支付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一是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是安排加班不付加班费;四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2.有明确标准的仲裁案件国家劳动标准,是指国家以定量或定性的形式作出的统一规定,以规范劳动领域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或行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标准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标准体系,基本涵盖了劳动领域的主要方面。国家劳动标准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