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白镇的现状
首先是提高社会的力量。
该镇重点培育两个科普示范基地和16示范点,涵盖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优质水稻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科技教育等。,使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由学术科技带头人周金星创办的新兴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400亩,反季大棚蔬菜水果种植50亩,药材种植50亩,奶牛50多头,吸引工人50多人,年收入50多万元。形成了建立基地、带出产业、开拓市场、富裕群众的典型。
二是联合各部门之手,打开合作之门。
主动与宣传、科协、卫生、环保、农业、多管、工青妇等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开展了“学做建”活动和“学用科技示范户”评选活动。共同组建了以老党员、老干部、养殖大户为主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大兵团合作的势头,随时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申报“曹氏”牌鸡蛋和“百美”牌大米,使用无公害标志和标识进行包装和销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5项外观设计专利。
第三是宣传媒体的长处,创造传播趋势。
“学做建”活动是农村科普的重要阵地。我们始终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加大在农村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镇广播电视台的每周节目《今日白米饭》和镇月刊《白米饭的情况》,借助媒体的传播渠道和覆盖面开展科普知识宣传,让千家万户足不出户感受科普氛围、学习科技知识,每年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000余份。通过远程教育,拓宽了农村科普的宣传平台。
四是把组织的肩膀和掌的技巧结合起来。
科技素质培训是农民学习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关键途径。也是科协和各部门为农民联合制作的丰盛盛宴。该镇科技培训工作以服务三农为抓手,以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为重点,以“一村一品”推广为突破口,把培训、示范、推广、服务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现培训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普及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先锋,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引领和致富能力,提高了示范辐射效应。二是通用技术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使适用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规模化生产。第三,单一技能培训与全方位培训相结合,拓宽培训范围,增加受益人数。年培训2400余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100余人次。第四,通过简单的培训与援助和咨询服务相结合,涌现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村。白米村党员陈明在种植草莓方面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在他的带领下,本村及邻村草莓种植户240人,面积300亩,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五堡村的王通过科技培训、远程培训,进行科学养猪养鸡,并购置了自己的电脑。他发展了2000多头猪,每年出栏1300多头猪。每年饲养商品蛋鸡8000多只,全镇科技示范户200多户。
第五,向科协学习,推“学、做、建”之路。这个镇上有七个农业技术协会。通过培训、宣传、推广、服务等活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山羊、仔猪、鸡蛋等交易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吉林村圣元养殖场,投资近1万元,实行种鸡、种蛋、卖雏、回收蛋的产业化经营。现饲养德国罗曼种鸡654.38+0.5万余只,与654.38+0万余养殖户签订收购协议,日均从养殖户手中购销鲜鸡蛋654.38+00余吨,带动周边养鸡。长桥村每年有70多万只鸡。苏鹏蛋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年鸡蛋销售产值过亿元,带动周边数百公里数千蛋鸡养殖户。同时建立了65438+万只绿色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每年加工鲜鸡蛋4000吨,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
主要问题是,我镇“学、做、建”工作仍处于探索和实践中,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深入推进“学科技、做现代发展、建文明家园”活动的广泛深入,在“广”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争取突破,致力于自主创新,提高全民科普意识,走科学发展之路,率先发展、支持发展、和谐发展,让人民群众认可,让人民群众受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