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的知识!急!
月亮也叫“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人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明月。看到月球表面忽明忽暗,形状奇特,人们就编造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眠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将月亮视为美丽的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并将女神狩猎时从不离开的银弓视为月亮的天文符号。
月球上基本没有水,所以地球上没有风化、氧化和水腐蚀,也没有声音传播。到处都是寂静的世界。月亮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黑暗的,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间温度可低至-183℃。由于没有大气屏障,月球表面的太阳光强度比地球上强1/3左右。紫外线的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很多。由于月球上缺乏大气,会在月球上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月球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阳光直射,阳光灿烂;你照不到的地方就黑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来散射光,月球上的星星似乎不再闪烁了。
月球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轮廓。整个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砾石和残积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的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脉和高地,暗灰色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球比地球小,直径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积的1/14,略小于亚洲。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有49个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仅为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在月球上只会重1公斤。人在月球上行走时,身体显得很放松,稍加用力就能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球上行走似乎比在地球上行走更令人愉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唯一绕地球运行的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公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圆形轨道,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万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万公里,相差4.22万公里。
月球和地球一样,是一个扁球,南北极略扁,赤道略高。它的平均极地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两极也不对称,北极上升,南极下沉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也随着地球绕太阳运行。也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后,回到的空间位置并不是原来的起点。可见,月球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参与各种系统的运动。像其他天体一样,月亮永远在运动。月亮除了东升西落之外,平均每天从西向东移动超过13度,所以月亮比前一天晚升50分钟左右。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从西向东的运动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称为“恒星月”,平均27天7小时43分11秒。当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时,它也在旋转。月球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即1: 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自转周期。
月球这种奇怪的自转导致的结果是,月球始终以同一半面向地球,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子。只有通过探测器才能解开月球背面的谜团。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现在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分辨月球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的建筑)的目标。
* * *
月亮在中国古诗中有很多有趣的美名:玉豁免(谁试爬楼梯找玉豁免,谁盖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为什么死了还生孩子?——屈原);素娥(素娥是月亮的别称——幽雪琼林);冰轮(玉钩决定挂谁,冰轮无奈——陆游);玉轮(玉轮遇湿光,鸾佩遇桂香陌路——李贺);玉蟾(外凉夜雾,三五玉蟾秋——方干);桂澳(桂澳飞到光照的地方,秋天泡一天凉——苏轼);蛤蟆(福建起航,蛤蟆却失去了团圆——贾岛);古图(阳鸟不出谷,古图半隐——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行万里路* * *婵娟-苏轼)。此外,月球上还有许多独特的别称,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一个探测器。
在前苏联之后,美国发射了9个火星车和7个探测器。火星车探测器看起来像一只大蜻蜓,3米长,翅膀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检测仪器安装在前面,电视摄像头放在后面。勘测者号探测器有三只脚,总重量为1吨,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前五个火星车探测器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直到1964 65438+10月30日发射的游侠6才在月球表面的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头故障,照片没有拍回来。同年7月28日,漫游者7号成功发射并在月球云海着陆,拍摄了4308张越的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发射的漫游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漫游者9号都成功登陆月球,分别拍摄了7137和5814张张越特写照片。1966年5月30日,新探测器测量员1发射。经过64个小时的飞行,它在月球表面的风暴海洋中软着陆,并向地面发回了1150张张越照片。6月1968 65438+10月1发射的7次勘测者探测器中,2次失败,5次成功。后来美国发射了5颗月球轨道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索,月球的真面目才得以展现。
自美国阿波罗11飞船于1969年7月6日首次登陆月球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野外探测结果以及对月球带回的岩石和土壤的分析,人类对月球的面貌有了更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岩石更古老。月球和地球几乎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只是成分不同。例如,月球岩石比地球上的岩石含有更多的钙和铝。月球没有磁场,它的外壳相对稳定,在过去的30亿年里变化不大。虽然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月球娇小,但其引力较弱(65438+地球引力的0/6),根本没有束缚大气的能力。在向阳面的高温下,任何气体分子都会很容易脱离速度。然而,月球上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球表面并不是一个没有任何大气的国家,而是大气太稀薄,表面的大气压力只有2X10”巴,大气成分复杂,随时变化。通常夜间的大气成分主要由40%的氩、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日出时还会加入极少量的甲烷和氨。在某些地区,大气也是美国科学家已经声称月球上有冰,可能为探索月球奥秘的人们提供饮用水,还可以将冰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为火箭提供燃料。
从实地勘探发现,月球上有30多万个环形山,星罗棋布,相互环绕。最大的陨石坑,直径近300公里,海拔6000多米,非常壮观。不幸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脉光秃秃的,贫瘠而荒凉。显然,要想让沙漠般的月球世界成为适合生物生存的天堂,并最终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竞争激烈、繁花似锦的世界,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势在必行。多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想法。有一个解决办法:开采月球上储量极其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释放出大量氧气,与运输飞船从太空收集的液氢结合,生成水,用于月球的开发。这种在月球和太空就地取材合成水的方案原则上是可行的,但要实施这个庞大的工程绝非易事,它涉及到能源、采矿、交通、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最吸引人类的是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气态的“氦-3”,这是一种放射性比目前地球上核电站使用的氘原料低得多的核材料。氦-3最初大量存在于太阳喷射出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在几乎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上,“太阳风”直接降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65,438+0万吨这种物质聚集在月球表面的沙子和岩石中。如果能大量开采,不仅能提供月球开发所需的能量,还能265438+。
月球的昼夜时长长达半个月,白天最高气温127℃,夜晚最低气温-183℃。如此冷热温差剧烈的气候是月球上没有人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对如何利用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进行了长期研究,然后利用这些材料建造可以调节室温的生活基地,使其适合人类居住。一种方案是,他们通过分析月球的一些测量数据,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基于这样的认识,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隧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合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宇宙飞船飞往月球的游客就可以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科技人员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探测、航天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在建造“地下月宫”的永久基地之前,科学家们建议可以在地球上制作一些预制的塑料模具组件,形成一个自动垂直上升的巨型圆柱体。提前组装好之后,由太空运输船送到月球表面。圆柱体一降落到月球表面,就会自动分裂成两半打开,自动形成多层建筑,作为首次登月志愿者的临时住所。
(新浪科技)
月亮的诞生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科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一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最初是一颗流星。它在太空漫无目的飞行时,不小心进入了万有引力的范围,被地球引力束缚,所以不小心被纳入了地球轨道。但近年来,很多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分裂”论: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来的,周围环绕着一团炽热的旋转云,因此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但是,阿波罗飞船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成分差别很大。
“碰撞”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大约在45亿年前,一颗比火星大的行星突然以每小时4000公里的速度撞击早期地球,如此强烈,以至于这颗行星的铁核一直撞击到我们地球的中心。碰撞的结果是巨大的爆炸,伴随着6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球在爆炸的冲击下变形了。这个自杀的巨大天体大部分与地球融为一体,只有一部分作为热蒸汽与其他碎片一起被猛烈喷射到外太空。后来蒸汽冷却凝固成尘埃,与其他碎片混合形成原子核,后来凝聚成团,我们的邻居灰月就诞生了。
科学家们正在使用新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太空中的这一奇怪碰撞,以验证该理论。
月球起源的新理论
月亮从哪里来?这是一个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行星演化理论的快速发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理论,称为新俘获理论。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看月球的起源
近年来,科学家以现代行星演化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计算了太阳系形成初期作用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力,提出了月球起源的新理论。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形成初期被地球捕获;而且这种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这个新理论,所谓的新俘获理论。
新的俘获理论不同于过去的旧俘获理论。老话是只从地球引力考虑月球的起源;新理论从太阳系行星形成的全过程来研究月球的起源。新理论认为,包括月球在内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和部分卫星都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原始太阳系星云是46亿年前围绕原始太阳形成的薄圆盘状星云。星云中含有固体粒子。大量的粒子逐渐聚集在星云的赤道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固体粒子。随着粒子密度的增加,它们自身的引力越来越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它们的稳定性,被压成许多半径5公里左右的小天体,也就是小行星。整个太阳系最初是由大约一万亿颗小行星组成的。无数小行星在星云气体中围绕太阳旋转,相互碰撞,逐渐凝聚成长,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大概花了1000万年才长到这么大。
行星在星云气体中生长。地球年轻的时候,被浓密的星云气体覆盖,被称为原始大气。由于当时太阳活动剧烈,强烈的太阳风逐渐驱散了原始大气,随后环绕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稀薄飘散。
月球也起源于原始的太阳系星云,与地球的演化大致相同。月球在地球刚刚成年,原始大气开始逃逸的时候飞近地球引力圈,从而成为地球的囚徒。
四种力量夺取月球
月球进入地球引力圈后,被多种力量逼迫停留在卫星轨道上。夺取月球主要有四种力量,即地球引力、太阳引力、引潮力和原始大气阻力。
一般来说,飞入地球引力圈的小天体,包括月球,受到的力最大。但是,只有地球引力,被捕获的小天体的轨道不是椭圆的。在地球引力和太阳引力之后,小天体的轨道发生了变化。在地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小天体进入地球引力圈的轨道并不是完全椭圆的,飞行数周后必然会脱离引力圈,无法停留在卫星轨道上。
但月球并没有脱离地球引力圈,这是由于原始大气的阻力。地球引力圈内的原始大气阻力对飞行中的月球有急剧的制动作用,使月球失去部分能量,轨道半径变小,跑不掉。
这样,由于大气阻力,月球的轨道半径越来越小。难道不是迟早要落到地球上和地球相撞吗?不用担心,当月球飞进地球引力圈后,原始大气开始逐渐飘散,月球上的大气阻力越来越小。原始大气消失后,月球上的阻力也消失了,所以轨道半径没有减小,也没有和地球相撞。
大气阻力消失后,仍然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公转速度加快,离心作用加强,轨道反而向外。通过观测得知,月球轨道的半径实际上每年都在增加3厘米左右。
在上述四种力的作用下,月球被捕获后并没有落到地球上,也没有走到引力圈之外,始终在卫星的轨道上运行,陪伴地球很长一段时间。
俘获是一种普遍现象。
行星在行星演化过程中捕获小天体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在地球上,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也是如此。很多星球都有自己的卫星,这就是最好的解释。在地球形成过程中,许多小天体飞入引力圈,其中一些直接与地球相撞,其余的大部分在绕地球飞行过程中由于原始大气的强大阻力而使其轨道半径变小,最终坠落到原始地球。地球就是在不断“吞噬”这些飞行的小天体中成长起来的。
月球比其他小天体捕捉得晚。月球是在地球凝结结束,原始大气逃逸开始时被捕获的。在月球被捕获的前10-100年间,它的轨道半径也在缩小,就像其他小天体一样。但在原有的大气层消失后,月球的轨道半径发生了变化,月球后期的离心倾向使其得以幸存,避免被地球“吞噬”。法国科学家F. Migouna曾经计算过月球被捕获后的轨道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见附图。从附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刚刚拍摄到的月球,距离地球很近。10万年后,月球轨道半径将是地球半径的20倍,10万年后是35倍,46亿年后是60倍,也就是现在的位置。
自从捕获月球以来,地球几乎没有捕获过任何其他小天体。因为月球绕地球飞了一圈,如果还有其他小天体在飞,根据天体力学原理,它们不会处于稳定状态。他们要么落到地球上,要么飞出去,要么落到月球上。所以,地球只伴随着一颗卫星,月球。
捕捉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很常见,除了金星。金星的自转速度很慢,大约250天自转一次,所以无法捕捉行星,所以依然独自在天空中漫游。
新俘获理论从行星的整体演化阐述了月球的起源和俘获过程,是目前解释月球起源最权威的理论。但是,这个新理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在没有原始大气阻力的情况下,能否捕获卫星?顺行卫星和逆行卫星的捕获有什么区别?等一下。经过科学家的反复研究,人类对地球的起源会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原始行星与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科学家对月球形成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根据他们的模型,月球是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后不到65438亿年,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地球时诞生的。
该模型的研究人员卡纳帕尔描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一颗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黑暗原始行星,在运行中与地球相遇,从侧面给了地球一击,使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撞击的冲击力从地球外层和这个无名的撞击器上撕下了一些物质,其中大约一半最终形成了月球。其他被撕裂的物质被加热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蒸发,膨胀到周围空间。
关于月球的形成还有其他理论。一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可能在太阳系的任何地方形成,然后被地球捕获。另一种理论认为,地球、太阳和其他正在形成的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将地球撕裂,月球就是由这些撕裂的碎片形成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撞击理论。
(英国杂志《自然》)
月球结构
火山口
环形山是月球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月球上布满了重叠的环形山,类似于地球上的环形山。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凸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
陨石坑中间有一个凹陷的坑,周围是高耸直立的岩石,陨石坑的高度一般在7到8公里之间。陨石坑的大小和直径各不相同。小陨石坑直径小于10公里,有的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这个大坑的直径超过100公里。最大的陨石坑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陨石坑,直径295公里,比中国的浙江省还要小一点。
在月球表面,有33000多个直径大于1km的陨石坑,占月球表面面积的10%。至于更小的,名副其实的月坑,更是数不胜数。
陨石坑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大陨石坑上面覆盖着一个小陨石坑,有的大陨石坑中央有一个深坑,比如牛顿陨石坑,深达8000多米。大火山口中央还有一座山峰,称为“中央峰”。
陨石坑大多是著名的科学家。
月亮为什么会变?众所周知,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射一部分照在上面的太阳光。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月亮在不同的日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再者,虽然月球总是被太阳照射,半个球体是亮的,但由于月球是不断地绕着地球转,改变位置的,所以面对地球的半个球体和被太阳照射的半个球体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小部分重合,有时大部分重合,所以月球呈现出阴晴变化。
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正对着我们,我们根本看不到月球的任何影像。这就是“新月”。在天文学中,新月是指月亮黄经与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在新月的第一天,月亮和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球上,被月球反射的那部分光也会完全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中。
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虽然三大行星也在同一直线上,但此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半球正对着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照耀着地球。这是满月,是“望”。此时月球黄经与太阳黄经之差为180度。
由于月地距离与日地距离相比太短,在天球上,月球东移的速度比太阳快得多。月亮每天从西向东前进13度以上,而太阳只前进1度。因此,新月过后,月亮很快就跑到了太阳的东边。一两天后,太阳一落山,西边的天空就能看到一弯新月,两个尖角指向东方。从那以后,月亮越升越晚,月亮也逐渐变圆。新月后七天左右,月亮的黄经刚好超过太阳90度。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一个半圆,弧形朝西,这就是上弦月。之后,月亮继续向东,更圆,后来升起来,直到向外看。从新月到月亮,月亮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看过去,月亮逐渐向太阳靠拢,月球表面逐渐变薄。当月亮的黄经超过太阳黄经270度时,又变成半圆,但弧线朝东,这就是下弦月。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高挂在南方的天空。自然,月亮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上弦月过后,月亮要到午夜后才从东方出来,它的半圆面逐渐被侵蚀,变成一个窄窄的镰刀形,向西有一个尖角。从望向新月,月亮和太阳越来越近,甚至又像太阳的黄道一样消失在晨光中。
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月或从月到朔的时间,称为初月。观测结果表明,王朔月亮的长度并不固定,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有时只有29天6小时,其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月球与一颗恒星同时运行的时间间隔称为“恒星月”,是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真实周期。王朔月亮比恒星月亮长,就像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一样。星月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它是月亮的潮起潮落周期,与地球的潮起潮落、航海、捕鱼有关,对人们夜间的活动影响很大。同时,它在宗教的最后一个月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作为一个比一天更长的时间单位。
诗歌中的月亮
我的床脚闪着如此明亮的光,难道已经结霜了吗?。我抬起头凝视月亮,低下头,怀旧之情油然而生。(李白:《静夜思》)
世界是多么广阔,树木离天堂是多么近,月亮离水面是多么近!。(孟浩然:《建德河夜泊》)
3.松树林中的月光,小溪中的水晶石。(王维:《山居之秋》)
4.在昏暗的月光下,野雁在翱翔,鞑靼人的首领在黑暗中逃窜。(陆仑:《夏塞曲》)
5.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李白:《独饮明月》)
小时不知月,故谓之白玉盘。(李白:《鼓浪屿》)
太轻了,没有人能听见,除了我的伙伴,明月。(王维:《竹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⒐秦时明月,汉时闭关,长征路上人不归。(王昌龄:《出塞》)
⒑三五明月满,四五癞蛤蟆短。癞蛤蟆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
5.明月照高楼,时光飘零。(三国志魏?曹植:《怨歌》)
5]疑是月非夜,林疏如秋。(南梁超?耿守武:《风和春夜应序》)
⒔明月藏高树,长河不晓。(唐?陈子昂:《春晚别了朋友》)
5.月亮,此时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唐?张九龄:“望月思一远”)
尽管我吹灭了蜡烛,天气并没有变暗,尽管我穿上了外套,天气也没有变暖。(唐?张九龄:“望月思一远”)
⒗⒧⒧travels千里随波,江边无月。(唐?张:《春江花月夜》)
⒘河上的天空没有灰尘,天空中有一轮孤零零的月亮。(唐?张:《春江花月夜》)
⒙鸟语惊月山,声在春水。(唐?王维:《观鸟溪》)
万里有千里白云,月前有溪,月后有溪。(唐?刘长卿:《苕溪见梁庚后见》)
⒛明月从天上的山中升起,在云海的无限阴霾中。(唐?李白:关山月)
**************************************************************************************************************
(1)一轮月亮挂在首都上空,一万个洗涤槌在敲打。(唐?李白:《子夜吴歌诗四首》)
月色醉人,山色花开。(唐?李白:“送冰于魏南陵,游于余江县,遇颜尚书,笑有此礼”)
(3)白云犹散,明月落。(唐?李白:《山东两记》)
人登不上明月,但走在月球上却跟随着人。(唐?李白:《饮酒求月》)
今天,人们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但是这个月,他们看到了。(唐?李白:《饮酒求月》)
【6】(Zhuó)但月中,应多清亮。(唐?杜甫:《到月亮一百五十天》)
有一次江悦走了只有几尺远,晚上灯笼照。(唐?杜甫:《满城义》)
春天在秋来,水中的月光不会改变。(唐?岑参:《水调歌头送窦渐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美,苇风胜竹风。(唐?贾志:“不要做我的九哥”)
⑽可怜的九月第三夜,露水像一颗真正的珍珠和一张弓。(唐?白居易:《木江颂》)
⑾东船静西船静,我们看到白色的秋月进入江心。(唐?白居易:《琵琶记》)
⑿苍松鳞次栉比满山绿,月是心中明珠。(唐?白居易:《湖上春光》)
【13】凡影皆因月,凡命皆秋。(唐?刘:《秋夜泛舟》)
【14】月色深过半家,北斗干南斜。(唐?刘:月夜)
⒂午夜时分,当我躺在那里,连一只昆虫也听不见的时候,山间的月亮带着她纯净的光走进了我的门。(唐?韩愈:《摇滚》)
【14】清云如羊群,新月如镰刀。(唐?韩愈:《晚贴周郎博士18助教》)
⒄世上有月夜,而流氓就是扬州。(唐?许宁:《忆扬州》)
⒅梨花院溶月,柳絮池有清风。(宋?晏殊:《暗示》)
绝招明月多情,处处与人同行。(宋?张喜安:菩萨蛮)
⒇云打破月亮拍照。(宋?张喜安:仙女?寄春》)
**************************************************************************************************************
①明月净松林,千峰同色。(宋?欧阳修:《自菩提归广化寺》)
②可惜一溪明月,不教你。(宋?苏轼:西江月)
(3)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牛之间。(宋?苏轼:《千赤壁赋》)
此生黑夜不长,明年见明月。(宋?苏轼:中秋月亮)
⑤明月惊喜鹊,夜半清风蝉鸣。(宋?辛弃疾:西江月)
6.月儿依旧热恋约我,夜来相约杏花。(清?袁枚:《春杂诗》)
⑦一夜梦游千里,连霜落万铃。(清?蒲聪:梁文·米语一直住在北京。
参考资料:
1.星空天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