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说说你吃过“完美”产品后的感受吧!

说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有毒。三鹿集团已经倒闭了。倒闭前也是明星企业,品牌价值超过6543.8+04亿,认证证书无数。在这种光环下,1978年生产毒奶粉,至今还是利税大户,受到国家表彰和地方保护。

现在它的命运是——破产了,6543.8+04亿的品牌价值化为乌有,董事长被判无期徒刑。

所以,什么叫“每年拿那么多奖,那么多荣誉”,是属于中国人的。你可以想想你是怎么用脚趾头得的。打着名企的旗号做无良唯利是图活动的公司不在少数。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种类似媒体的东西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信息。消费者不一定要去某个产品的生产厂家才能知道是否合法——普通消费者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使用的每一件产品?如果你没去过厂家的车间,你可以发表你的看法,你必须闭嘴。这是什么逻辑?

制造商有义务自愿公布其产品的信息,供公众判断是否选择。

如果厂家不提供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信息,至少可以出示相关的知识产权证明和专利证明。可惜完美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和R&D实力,只能代理其他公司的研究成果,买一个生产销售权。一旦人们停止提供技术,它仍然以它以前给消费者的印象销售它没有使用那个技术专利的产品,这就是欺诈。

看到有人说完美的保健品无效或者效果不好,只是没有得到直销员的正确引导。我想问:每个直销员都是有专业知识的保健老师和营养师吗?他们对产品的了解比非文盲消费者从产品描述中能获得的多多少?为什么不把能教会非专业人士正确使用产品的知识直接传达给消费者,而不是通过直销员?如果产品包装上的说明不足以指导消费者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则是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

只有医生处方才能使用的药物,大部分都是毒副作用很大的药物。需要人“指导”的保健品有哪些副作用?

如果完美敢说自己的产品有治疗作用,我敢要求工商局查封——完美保健品没有“准”牌的审批,只有“健”牌资质。

一群无良直销员为了卖出一个完美的不值那么多钱的产品,盲目夸大产品的功效,抬高客户的期望值,制造性价比的假象。结果他们说的做不到,被骂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