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哪些能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凝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研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提高科技投入效率,深化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重点科技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中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
1,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高!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消耗。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急剧上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促进了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更注重引进,而不是消化吸收和创新,导致重复引进和持续依赖国外技术。目前,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大部分行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础,并以此为主线指导一切科技工作。
首先,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以关键领域的突破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重大专项是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带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跃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密切配合,科技、产业、金融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力量,共同推进,确保重大专项目标的实现。
第二,攻克重大关键技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先攻克能源、资源、环保技术,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特别要抓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科技工作,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控制和处理技术的开发和集成示范。
力争在信息、生物、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交通、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第三,加强农村科技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积极推进重大关键农业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广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先进实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实用科技人才培养。
第四,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加大新药创制力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五,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促进科技自身发展。统筹考虑国家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在信息、生命、纳米技术等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以资源享受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对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条件。
3、努力营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第一,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完善利益共享、风险承担、人员流动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结合;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企业R&D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是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全面实施科技进步法。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促进自主创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三是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基础科技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投入格局。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