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怎么写国家行政?

改革开放三十年。

30年前,邓小平离京到南方的粤深经济特区考察(他显然是以保护者的身份最后一次参观了这个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一路上讲了一些极其重要且有针对性的话。他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一百年不能动摇;继续走我们自己的改革之路,谁不进行改革谁就下台;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产物,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来提高生产力。经济特区应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不要害怕向资本主义学习。要敞开大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外,要“韬光养晦”,严格保持独立性。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震惊了北京,北京的各种喧嚣戛然而止。不久,国家正式宣布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正式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引起了经济的股份制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不仅稳定了中国的政局,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大吃一惊。他们不得不坐大,对中国持观望态度,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是邓小平。?

?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主要是通过经济领域的改革并辅以其他改革,特别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外交努力来奠定和稳定的。中国终于在世界上重新崛起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经济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让那些习惯于“保四斗五派”(即中国年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4%,争取5%)的人哑口无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别忘了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可以举出以下几个标志:嫦娥1发回月球照片,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下线,动车组飞越大江,冀东南堡10亿吨油田被发现,国家投入巨资建设12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J-10出现等等。?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现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比如《联合早报》(2008年6月5438+10月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在政治上,中国并没有受到西方太大的影响,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不仅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可和接受,也对俄罗斯这样的新兴民主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看来,这也可以算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描述。?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本身才刚刚开始?

?至此,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差不多完成,中国已经处于一个国内外声誉的“盛世”。这可以称之为“盲目乐观主义者”。事实上,中国社会主义本身的改革才刚刚开始,甚至连经济改革本身的“转型”都还没有完全完成。?

?比如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整个市场运行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制定,需要实践检验。目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总的来说只是为建设真正的民主法治社会(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开拓了空间,为进一步改革(包括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现在,政治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向我们提出来,如何发展民主成为集中讨论的话题。比如,如何开展乡镇直选和县级选举试点,如何保障人民权利(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如何精简国家机构,实现大部门制使之亲民,特别是如何逐步实行各级选举制,以取代长期存在的等级任命制。

?这里特别要提到如何完善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这是一个关系到政治制度的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首先应该说,民主集中制是个好东西,没有集中就不要民主。根据以上所述,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管辖不同地区的大国。为了保证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必须有中央集权。没有中央集权,就没有统一。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过去我们对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甚至颠倒了两者的关系。民主和集中,应该说民主是第一位的,是主体,而集中是民主本身的集中(比如人大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民主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行政执行机关等等。).所以,集权不能凌驾于民主之上,成为高级教官和指挥官。重在民主,反过来要为民主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各级领导要成为人民的公仆。过去我们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集中压制民主。这就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在领导手中,领导权力既没有监督,也没有制衡。这种权力的垄断,必然使特权横行,成为腐败的源头。这是我们政治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需要专题研究,这里就不多说了。?

?是不是应该一直忧心忡忡,离开“盛世”理论

?在这里,我想问那些“盲目乐观主义者”这样一个问题:不仅许多领域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而且一些已经进行了初步改革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缺乏认真的研究,一些改革表现出不当的措施,造成了众多的弊端。比如教育领域(主要是学校,尤其是大学)有三个劣势:市场化、官场化、规模化(把大学合并成没有个性特色的超级大学)。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硬伤。中国的国企已经告别了行政级别和官本位。相反,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已经陆续摆上行政级别,进入官方岗位。首先,总裁(连同党委书记)被戴上某种并不荣耀的“官帽”,看似升级,实则降级。即使这些学校失去了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也会在学校内部造成一种追逐官位的氛围,有成就、有名气的学者也会被鄙视。这与办教育的目的相去甚远。为了谋求文化和学术的繁荣,它能得到什么??

?当然,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的国力大大增强了。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差异相当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农村发展的道路仍然非常艰难。所以,总的来说,正如一位外国评论家所说,中国是“一个既富又穷,既强大又脆弱的大国”。毫无疑问,我们正在变得富裕和强大,但贫穷和脆弱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时时担忧,暂时抛开“盛世”论。我们的改革还没有走到一半,现在进入“深水区”,各种根深蒂固的复杂问题正在涌现(包括上面提到的一些需要改革的改革措施),要靠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因此,改革不能半途而废。就外部环境而言,世界的格局和形势正在剧烈变化,多极世界没有有序形成,各种力量相互竞争,许多问题难以预测。在我们周围,“台独”是我们的威胁。30年来,在既定的和平政策基础上,我们的外交政策不断改革,日臻成熟,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形势,从容应对这一领域突如其来的风暴,无愧于大国的声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不称霸,只求和平。然而,外交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与日俱增,敌意和隐患并没有在我们面前消失。因此,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一领域的问题,坚定地为世界和平与正义而努力。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状况。不仅社会主义以全新的发展模式站稳了脚跟,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谁都看得出来我们在崛起,这是事实,但说“盛世”还为时过早。许多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一些相当严峻,因此紧迫感至关重要。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提问者评价

都是一样的

仍然谢谢你

自己丰衣足食。

我是被迫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