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的理论分析
外部性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一种将产业问题内部化的组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产业问题,产业联盟是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方式。在单个企业看来,产业性问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企业对产业* * *问题的重视,企业有意识地建立产业联盟,产业* * *问题成为产业联盟的内部问题。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政策和产业联盟相结合。外部性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支持产业联盟解决产业问题,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产业联盟是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来解决外部问题往往比直接干预生产活动更有效。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产业联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节约成本。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都有成本。市场方式需要支付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方式需要支付企业组织成本。合理的企业边界在“边际组织成本=边际交易成本”的均衡点。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资产的专用性和交易的规律性。产业联盟是企业与市场之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产业联盟可以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也可以节约企业的组织成本。比如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中特定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的专业化可以避免内部投资造成的组织费用过高的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本质上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两个重要特征,因此企业拥有稀有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这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当企业遇到产业问题时,单个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包括技术、市场、资金、知识产权、品牌、公关等等。产业联盟是企业投入资源解决产业问题的有效工具。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企业很难靠自己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产业联盟可以帮助联盟中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例如,联盟成员通过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开发或联合投资基础设施来实现规模经济。产业联盟形成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避免规模扩张带来的大企业病,在很多方面保持灵活性。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产业联盟是企业共同学习的平台。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寻求竞争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内部的企业在外部压力下开始寻求合作以提高竞争力。企业加入产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动机是学习,包括联盟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联合学习国外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