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的鉴定和分类
天然混合的假冒紫水晶和黄玉很容易识别,常见于手镯中。紫水晶是一种至少有紫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水晶。很多商家把紫水晶黄玉戴在一起,假装卖紫水晶黄玉。
玻利维亚政府不允许出口紫水晶原矿。每年只有大约65,438+00%的由Anahí mine生产的宝石级矿石出口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紫水晶的消费量是Anahí矿脉产量的10倍以上,所以大部分消费者通过市场廉价购买紫水晶。由于玻利维亚地处内陆(没有海港),出口的裸石需要通过智港(通常是阿里卡港)出境,走海路到海关再出口。每一块天然紫水晶都要承担智力港关税、高昂的海陆运费、海关税费等。,所以市面上的天然紫水晶价格极高。
“LabCreated”(实验室制造,即合成紫水晶)。2.75克拉价值23美元,即人造紫水晶单价8.36美元/克拉(约合51.5人民币/克拉)。市面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每克拉的紫水晶都是在小珠宝店买的,都是紫水晶的仿制品。
天然紫水晶的鉴别方法部分是基于岩石水晶的鉴别方法,略有不同。具体鉴定方法如下:
1.触摸法:因为水晶石是晶体,导热比非晶玻璃快。所以水晶接触皮肤有明显的清凉感,佩戴几分钟后与体温同步,而玻璃和融化的紫水晶(晶体结构已被破坏)有温暖感。人工合成的紫水晶有轻微的凉感,但不明显。
2.观察夹杂物:这种方法需要一些经验。用30倍的放大镜观察晶体。色泽极佳的天然紫水晶还含有气液包裹体、絮状体、原生矿物、冰裂缝、色谱等现象。夹杂物是晶体生长过程中混入晶体簇中的杂质。当这些杂质因自然生长形成特殊花纹时,也会形成罕见的幻影紫水晶(异常紫水晶),如图6-2所示。玻璃杯的表面和内部经常会出现漩涡状的细纹,很像把蜂蜜倒入清水后搅拌不均匀造成的现象。而且玻璃中往往含有圆形气泡,分布不规则,感觉突兀,缺乏自然的统一感。
用放大镜观察,合成紫水晶与天然紫水晶有很大区别:首先,合成紫水晶有明显的胚状体作为晶体生长的基础,多为规则的无色透明部分,如图6-3所示。而且由于合成紫晶在实验室环境下生长非常迅速,在紫晶和紫晶交界处可以观察到细长的气泡。如图6-4所示。
3.断口鉴定:彩色玻璃和熔炼紫水晶断口平行,脊面不明显。合成紫水晶贝壳状断口不完整。天然紫水晶为贝壳状断口,断口平行,脊状明显。
4.光学鉴定:天然紫水晶为晶体,非各向同性体,在偏光镜下旋转360度,由四亮变四暗。玻璃和熔炼的紫水晶没有这种特性。
5.硬度鉴定。天然紫水晶的摩尔硬度为7,合成紫水晶的硬度与紫水晶相近,约为6.8。玻璃的硬度为5.5-6。用紫水晶雕刻玻璃,紫水晶无痕,玻璃有痕。值得注意的是,硬度测试具有破坏性,不建议用于加工精美的紫水晶首饰。该方法可用于矿石和精选矿石。
6.密度差异:天然紫水晶的密度为2.7g/cm,合成紫水晶的密度为2.6g/cm,彩色玻璃和熔融紫水晶的密度约为2-2.2g/cm。通过密度检测可以辨别真伪。
7.工艺:一般来说,宝石的做工都很精细。天然紫水晶的雕刻已经成为一门艺术,玻璃工艺品由于价格低廉,工艺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刻面间相交边缘不平整。另外,对于打孔的首饰,因为玻璃比较脆,孔很容易破,可以用来观察辨别。
8.双折射的鉴定:这种方法用于鉴定球形或弧形晶体。将测试水晶放在头发上,慢慢旋转水晶。当转向某个方向时,透过水晶可以看到两根平行的头发。重影效果越明显,水晶质感越好。杂质过多的天然紫水晶和合成紫水晶的双折射不明显。玻璃制品没有双折射,如图6-5所示。
图6-5合成紫水晶中紫色和黄色交界处的细长气泡。
9.热导检测:调制热导仪检测4格绿色宝石,天然紫水晶可升至2格黄色,面积大时升至1格黄色。玻璃和熔炼的紫水晶不会升起。
10.晶簇形状的鉴别:大部分天然紫水晶晶簇为六角柱状、三角形双锥(巴西孪晶或多芬孪晶),柱体侧面有水平条纹。水滴接触紫水晶,可以保持圆珠。合成紫水晶:棒状,有特殊的鱼鳞状生长线,无晶体或扭曲,晶体中央有胚。玻璃:形状不规则,水滴立即在其表面扩散。
11.颜色鉴别:天然紫水晶的紫色有浅紫色、淡紫色到深紫色(极少数天然紫水晶有蓝紫色),黄色部分有浅黄、金黄色、棕色(茶晶)。但合成紫水晶的颜色过于鲜艳,紫色中有蓝紫色和蓝绿色,黄色中有橙红色和红色。只有天然的紫水晶有分级,假冒的紫水晶没有分级,没有效果。
由于天然紫水晶与纯色岩石水晶差别很大,无法按照中国水晶市场建立的“3A”或“4A”分级体系来评价品质。但在珠宝行业,由于紫水晶产量少,直到现在国际上仍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质量等级来衡量紫水晶的质量。
玻利维亚SRL的Minerales y Metales delOriente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商业紫水晶矿脉——anahí矿脉,也有自己独特的质量分级体系。他们对紫水晶的质量评估基于四个关键要素,称为“4C”要素——颜色、切割、净度和重量。
色彩:色彩包括两个因素,色彩强度和分色。所谓颜色强度,就是颜色的深浅。深色的质量比浅色的高。分色是指紫黄界面是否明显,色界越明显,质量越高。因为紫水晶的特点是颜色艳丽,“颜色”在4C评价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权重。
切工:优秀的切工可以提高宝石的质量,如果切工有瑕疵,肯定会影响宝石的质量。但由于技术原因,玻利维亚的切割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净度:玻利维亚市场上大多数高档紫水晶首饰都要求视觉上完美无瑕。视觉上有缺陷的矿石一般被加工成饰品和其他工艺品。
克拉重量:由于紫水晶是水晶宝石,一般不会很大。如果克拉数少于5克拉,紫水晶等级就会受到影响。无瑕的水晶越大越珍贵。天然紫水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也来自Anahí矿脉,净重374.877克拉。
东方金属矿业公司的分级技术人员以“4C”因素为基础,根据经验将紫水晶分为特级、A级、B级、C级和d级五个等级,经过经验丰富的分级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一般的分级方法总结如下:
额外等级:又称主教等级。要求颜色丰富,紫黄分界清晰,水晶重量大于5克拉,目测无瑕疵,切工精细。
A级:颜色丰富,紫黄色界线清晰只满足其中一种。水晶超过5克拉,视觉上完美无瑕,切割精细。
b级:
(1)颜色强度一般,紫黄色边界不明显,晶体5克拉以上,目测无明显缺陷,切工精细。
(2)颜色同A级,晶体小于5克拉,目测无明显缺陷,切工精细。
(3)颜色同A级,水晶大于5克拉,目测有微小瑕疵,切工精细。
c类:
色彩强度和分辨率不明显。水晶5克拉多,目测没有瑕疵,做工一般。
d级:
颜色强度和分色不明显,有明显的不可修复的缺陷,裁剪有明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