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诉讼的互联网法院何时成立?

8月17日上午,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案件首次采用网络视频审理。据了解,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案件的网上起诉、受理、送达、调解、举证、质证、庭前准备、审理、判决、执行等一系列流程。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完成诉讼。

庭审通过网络视频进行。

8月18日上午9时40分,吴诉广州市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侵权纠纷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该法院自成立以来首次审理案件。

据了解,原告吴,笔名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宫中皇后》。2065438+2007年3月,原告发现被告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通过在其网站上收取费用的方式,非法向公众提供其作品《宫中皇后》的在线阅读服务。

本案庭审持续了20分钟左右,原被告同意调解。整个庭审过程在网上完成,庭审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进行。当事人在线参与庭审,植入的语音识别系统会自动生成笔录。核对电子笔录后,当事人可以点击确定。

落户杭州是现实需要。

在今年6月26日上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11方案,其中《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格外引人关注。

为什么要设立互联网法庭?根据中央深改组会议草案,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机关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重大制度创新。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应该类似于北京、广州、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专业化。这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这种探索成功后可以在其他地方推广和学习。”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法律专家赵占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为什么定居杭州?对于杭州来说,设立互联网法院是现实需要。今年两会期间,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曾表示,杭州的互联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杭州法院受理的投诉量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600件增加到2016年的100000多件。

互联网法院的突破在于工作机制。

据了解,在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之前,网上法院在杭州已经初具规模。2015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建设电子商务网上法院,确定杭州市西湖、滨江、余杭区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为首批试点。

试点之初,这四个法院的分工是不一样的。西湖区法院审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支付纠纷,滨江区法院审理著作权纠纷,余杭区法院审理网络交易纠纷,杭州中院负责三个基层法院的二审。

目前,电子商务网上法院实现了起诉、调解、立案(管辖权异议)、举证、质证、审理、判决等诉讼全流程,使足不出户解决网上纠纷成为可能。

但杭州最终的互联网法院将以杭州铁路法院为准。截至今年6月20日,该院已收到互联网相关案件申请1896件,正式立案1446件。

据了解,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杭州市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互联网相关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公示了受案范围,包括:1。网购合同纠纷;2.网购产品责任纠纷;3.网络服务合同纠纷;4.互联网上签订和履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5.网络版权纠纷。

除了对互联网相关案件的专门管辖,互联网法院还应在工作机制上有更大的突破,如完全在网上立案,有条件的直接开庭,在立案、发出传票、发布公告、交换证据、开庭等各个环节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