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2015有哪些专业?

勘探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范围广、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能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勘探、地质环境评价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以基础工程勘查、水文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环境和自然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和保护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奠定地球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水力环境勘查技术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和技能;精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地质勘探技术、现代地球勘探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地质勘查、研究的综合能力和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熟悉勘查技术和工程的有关规范、法规和政策,具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能力。

就业领域:各矿山企业、研究设计院、高校相关学术领域;交通、水利、电力、建筑、环保等行业。

测绘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中澳2+2双向培养试点专业。入选2+2双向培养的学生可同时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知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和空间信息的合理收集、科学处理和表达。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数学基础理论与应用;2)各种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成图;4)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和数据处理;5)5)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6)地籍调查与管理等土地信息学知识;7)工程测量、生产管理、工程建设基础知识;8)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就业: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业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教学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和资源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能用测绘、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现代资源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地管理、土地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2)接受土地调查、土地测绘、土地评估、土地规划设计、土地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培训;3)熟悉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4)具备土地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5)在校期间完成注册土地估价师基础培训;6)了解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就业领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开发、规划、整治、勘测、地籍管理、估价与管理;建设、冶金、国防、化工、能源等工矿部门分别从事土地调查、规划、开发复垦、征地拆迁预算等工作。政府部门、教学、科研、设计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设计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设计与开发基本技能和初步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2)掌握GIS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GIS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测绘工程、地理、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与管理等相邻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技、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法规;5)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实验、总结、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领域: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开发工作,可从事城市、电力、建筑、资源、环境、交通、土地、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等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安全科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具有安全工程技术基础和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各种事故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和事故发生后控制损失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毕业后获得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冶金、矿山、机电、建筑工程等安全方面的检测、设计、评估、研究和管理。能够应用相关安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

就业领域:可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职业健康和安全评估;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安全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安全教育、培训和咨询。

采矿工程

(省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采基本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从事采矿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根据矿床地质条件设计和规划开采,合理选择采矿系统的参数、工艺和设备。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矿山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生产,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有用矿物。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金属与非金属矿床采矿理论与方法,从事矿区发展规划、矿山设计、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就业领域:设计院、研究所、矿业公司。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级专业,是云南省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拥有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内最强大的专业教研团队之一。除本科培养外,还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行优秀学生学士、硕士、博士连续读制度。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和化学工程基础,掌握矿物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从事矿物加工、化学工程、化学生物选矿、湿法冶金、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的科研院所、设计院、高校、大型厂矿工作。2015年,我们都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享受了学校的特殊奖励政策。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是我国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特色最突出的专业之一。教育部创新团队1,省级学术创新团队3个,校级创新团队10,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3个,省部级实验研究平台10,国际合作研究实验室3个。有色冶金国家重点学科1个,冶金工程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高校设立的重点学科1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冶金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等2个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2个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突出、基础宽广、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良,了解现代冶金和材料发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生产、管理和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工程或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金工艺的基础理论和生产技术知识;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生产中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就业领域:各类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岗位,科研设计院、高校的相关专业领域,材料、化工、环保、机械、军工等行业的类似专业岗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特色专业)

这个专业有两个主要方向:火电和水电站电力;两个学科独立的工程博士点1个,一级工程学科硕士点1个,两个学科工程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大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团队;拥有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冶金节能减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能效中心等科研机构作为专业发展的学科支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在能源转换利用和热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本能源与动力学科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广泛的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等理论基础,热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技术知识。

业务范围: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从高二上学期开始分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热能与动力方向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利用工程热物理理论解决各种工业过程和自然过程中的热相关问题,是本专业方向的重要课题。水力发电方向,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维护和运行、水轮机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电厂自动化、电机、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现代测试技术的知识。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能源转换与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在能源转换、火电、水电、热工自动化等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生产运行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就业领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行业广泛。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可在电力、冶金、化工、水利水电、建材及设备、制冷空调、环保、汽车、医药、信息技术等行业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规划、管理和营销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依托教育部冶金节能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等学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生物柴油制备与测试技术R&D中心、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硅材料国际合作实验室等建立的。两个学科独立的工程博士点1个,一级工程学科硕士点1个,两个学科工程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大学级别的本科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热能、力学、机械、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广泛理论基础,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知识,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和生产管理,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业务范围:系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新能源装备、能源转换利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研发、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新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与设备的检测与控制原理和方法;具备新能源问题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经济评价的基本能力。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程设计和施工,以及能源、建筑、交通、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之一。源于1958昆明理工大学机械系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1998大型机械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201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有铸造、焊接、模具设计与制造、表面工程四个方向。在耐磨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特色鲜明。专业依托稀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先进成形与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现有专任教师25人,教授13人(博导8人),副教授10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与英、美、德、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宁波材料学院、广州有色金属学院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本专业由国家奖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每年选派本科交换生到美国、德国和中国相关大学学习。五年来,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5%,50%以上的毕业生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有色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冶金、汽车、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需求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材料成型技术、成型工艺与设备设计、成型过程自动控制的扎实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的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科学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冶金、机械、汽车、矿山、有色金属、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1962与昆明理工大学开设的金属材料热处理与轧钢专业起步,现在有金属材料、金属压力加工、粉末及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四大方向。本专业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云南省高校21教授和1教学团队。2065,438+02获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65,438+04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三年与中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流培养,优秀学生可由国家留学基金选派到犹他大学交流学习。拥有固体废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稀贵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大型科研教学支撑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本科生可以参加项目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免试获得推荐研究生资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该专业已成为高水平学者、杰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体系完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能够从事新材料开发、材料制备、加工成型、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分析测试等领域及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工艺与设备设计、技术开发与转化、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工程、研究和管理人才。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有色金属、钢铁、水泥、玻璃、陶瓷、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碳素材料、粉体材料等行业和企业就业。,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和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企业。

功能材料专业人员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是教育部2010批准的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也是云南省第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国家级本科专业。本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一流博士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涉及光电功能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氧化物薄膜材料、金属功能材料、能源电池材料、生物材料等新兴领域。本科生可以通过参加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的研究,了解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培养材料研发的实践能力,争取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扎实的功能材料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及相关器件制备、应用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关系,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研究人才。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金属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企业的先进材料研发部门,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科学研究,以及功能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器件设计与制造、材料质量控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宝石与材料技术专业

宝石与材料技术是一门涉及材料科学、矿物学、物理光学、工艺美术等的综合性学科。是国内唯一依托材料科学的本科专业。2002年招收本科生,2013年招收“珠宝材料与加工”方向的研究生。

专业教师中有2名国家注册珠宝检查员资格证(CGC),1英国珠宝协会鉴定师(FGA),1云南省玉雕大师。

培养目标:培养固体珠宝、玉石、贵金属、珠宝材料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国际珠宝的发展趋势;接受珠宝鉴定研究、玉石造型艺术设计、市场管理等综合培训;掌握宝石地质矿产资源、宝石鉴定、珠宝评估、珠宝款式设计与加工技术、珠宝玉石文化鉴赏等技能和知识;具有从事珠宝玉石鉴定、珠宝设计加工、玉石造型技术、企业营销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领域:本人可在国家级、省级珠宝检验鉴定机构、珠宝加工企业、贸易公司、旅游部门、大专院校从事宝石材料的鉴定、设计、加工、贸易营销、市场评估和管理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自动化专业

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云南特产)

物联网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信息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建筑类

(包括建筑、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

体系结构

城乡规划专业

(云南特产)

风景园林专业

建筑工程研究所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

(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工程力学

(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特色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水利

(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科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工程专业分为道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个培养方向。

1,道路交通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物流工程

运输(国际级)

轻化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能源和化学工程

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所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

(云南特产)

制药工程专业

(通过工程教育国家专业认证)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电气化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

理学院

信息和计算科学

应用化学专业

电子信息

(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专业

翻译专业

艺术与媒体学院

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数字媒体和艺术

环境设计专业

●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绘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非艺术类别

工业设计专业人员

新闻与传播

(包括传播、编辑出版、广告)

传播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

广告专业人员

法学院

法律专业

管理和经济学院

会计专业人员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国家特色专业,云南省首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金融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国际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包括经贸方向和教育方向)

运输(国际级)

临床医学专业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国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