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流程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公安机关可以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被拘留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接受讯问。

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报批时间可延长一至四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或者串供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处理流程:

1.立案材料的受理,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接收、收容检举、控告、举报和自首的人员或者材料的活动。

2.立案材料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为做出立案与否的正确决定打下基础。为了做好立案材料的审查工作,一般采取以下步骤和方法:事实审查和证据或证据线索审查。

3.归档材料的处理

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决定立案,走相应的法律程序。

(2)决定不予立案,并走相应的法律程序。

4.对于决定不予立案的,工作人员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相关负责人同意后,将告知投诉人不予立案的理由,并告知投诉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主管机关应当认真复议,并将复议结果通知报案、控告或者举报的单位或者个人。

延伸信息: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指控侵害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案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立案侦查、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一般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刑事案件。受害人或群众报案后,公安、检察机关将介入调查。然后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法院作为法律的法官进行公正审判,以达到惩罚罪犯、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参考资料:

百度刑事案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