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捡的。”这家兵工厂有很好的商业头脑。

历史上的今天,江南制造局于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局,说是机器制造厂,其实是武器制造厂。这是一个军火库。其实这个兵工厂不是自己建立的,是从外国人手里买来的。从纯粹的外资工厂变成了阿清* * *工厂,也经历了一段小插曲。江南制造局,原名七机铁厂,是一个叫科尔的美国人在中国设立的。因为他为清朝制造枪支等武器,所以受到其他外国人的排挤。他想把这个厂卖给大清,大清也确实想买,但“洋鬼子”的价格太高,至少要10.2万元。青* *的意思是不买。但是青* * *真的看中了这个洋人的兵工厂,消息就出来了。后来,留在国外的海关人员唐国华犯了罪,被关进了监狱。很多人替他求情,还有人帮他一起筹了四万两,买下洋人的旗铁厂,交给朝廷赎罪。既然认错态度这么好,清* * *就收下了。没有花钱,我们拿下了外国人的铁厂。中国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叫江南制造局。它归还朝廷后,我们开始试生产,试射,然后建分厂扩大生产,制造了铁船、枪炮、地雷等许多武器装备,也生产了锅炉等一些设备。虽然工厂归朝廷所有,但制造武器的机器、技术等仍归外国人所有。毕竟当时没有这个教育水平也可以直接造出来。除了买装备和技术,连做武器用的钢材也要外国人买。这个投资很大,但是我无能为力。当时洋务派很务实。请外国人讲授武器制造知识,光是外文书籍就翻译了几十种。为了尽快在盗老师上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以免受制于人。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种模式生产的武器五花八门,使用不便,质量也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生产管理非常混乱。各地制造局互不合作,相互破坏,把军工企业当成争权夺利的手段。* * *、任人唯亲、吃拿卡要等等都出来了。经过一次大的改革,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工厂的一些分支机构商业化。最先试水的是造船和锅炉,然后单独成立了造船厂,这是子公司从大到全分开经营的很好案例。造船、锅炉都可以商业化,但枪支弹药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质量问题却没有解决,士兵经常被卡,误伤。能做些什么?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好在洋务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减少枪支弹药的种类,选择几种好的样式进行批量生产,也能节省不少成本。成本确实在下降,但是可以折腾。自己造枪的成本还是比直接买贵很多。直到日本攻占上海,这些工厂才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这么多年,国产武器制造的历史不如洋人,但也没有改变。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江南制造局的历史功绩。洋务学堂通过制造局的发展,培养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技术工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洋人制造枪支的技艺,还接触了许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为晚清知识分子打开眼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