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商业报道:作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刘积仁话题:/专题/刘积仁/)曾表示,中国的软件产品只有10%用于出口,其余大部分用于国内市场;印度软件出口份额占80%。此外,印度政府和企业为打造软件业的国际形象进行了一致的宣传,因此其势头远超中国。当时刘积仁认为,中印在未来的软件领域没有合作共赢的可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竞争对手。在位于大连软件园的东软globrand.com信息学院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刘积仁表示,交流和共同发展是他在这次年会上关注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你打算利用这次论坛的机会和这么多“新冠军”做什么?刘积仁:我不认为这样的会议是商务会议。这个会议的精神不是鼓励你在这里做生意。是一个让大家享受世界发展趋势和企业经验的会议。当然,各个企业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印度一家顶级软件公司的CEO来这里,我会邀请他来我们这里做客。我也去过他们公司。这是一个相互沟通和理解的过程。在会上,我们还安排了一些约会,与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公司进行了一些交流。我还将参加一个关于南美和中国医疗产业联合发展的研讨会。新加坡也希望我们能在那里设立研发中心,我们会和他们共进午餐。我认为这个机会对于中国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向全世界学习的低成本途径。中国经营报:世界经济论坛在大连举行。你认为对大连IT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刘积仁:首先我觉得对中国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来到这里的政府和企业高层都很惊讶中国有这么好的视野。以前都是急着去上海北京开会。用中国的话说,他们是在“走基层”。没有太多的机会去看更多的基本的地方。他们看到了大连这样的中等城市。这种环境,尤其是大连IT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很新鲜。《中国经营报》:“企业领导力”是最近被谈论很多的一个词。你心目中的“领导力”是怎样的?刘积仁:对于中国的企业成长来说,领导力的发展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在IT和服务行业。我们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我们有多少干部,还体现在我们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目前东软的大部分干部每天都要和很多外国客户打交道,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语言能力,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懂得如何与人融合,被人接受。其实对于我们的员工也是一样的。东软现在有65438+3000名员工,我们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6或者27岁。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些新生代的新人,他们表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比如网络上的一些新文化。这个时候,我们的领导不是在发挥过去的力量,而是更多地运用他的方法和超越个人的感召力和团队力量。另外,要超越他自己的领导能力。比如一个好的员工发展环境,会让你的领导力变弱,创造这样的环境。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会让领导者更容易掌控。现在领导力更多的表现在领导者的头脑,看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第一财经日报》:贵公司最大的商业特色是什么?刘积仁:我觉得是对人格和人的尊重。其实如果东软没有人,我们的公司就根本没有价值,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无形的,我们产品的生产把思考和思维变成了产品,所以在这方面,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有了个性就有了纪律,所以一定要平衡好纪律和创造的融合。另外,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我们过去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明天不一定有用。也要尊重这些人的长远发展,就是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保值的渠道。增值保值不仅让他为企业贡献了自己,他自己的价值也在自己贡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所以它更像一个学校,更像一个MBA学校,整体表现不是一个军事团队,更像一个校园。我们应该创造更民主的氛围,更活跃的想法,更模糊的上下级关系,更顺畅的沟通。《第一财经日报》:你们对奥运会有什么合作和营销策略吗?刘积仁:我认为中国的每一个企业都可以从奥运会中受益,因为中国的品牌——全球品牌网络——将为中国的所有企业所享用。我不认为有哪个企业把奥运会当成其他企业的机会。我也认识奥组委的这些官员。组织者希望以世界最低的成本办好奥运会,所以在这届奥运会上赚钱是违背举办奥运会的精神的。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但是奥运会将树立中国的形象、中国人民的形象和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形象,这将使中国的每个人受益。就像东软,这几年我们在国际业务上收获很大,因为我们在中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研发项目来到中国,我们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发表演讲:过去,软件被视为艺术,但过去,软件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软件是个人的一种劳动,它更依赖于个人。今天,软件更多的是一个团队工作,工业化和标准化的业务。如今,软件产品的交付周期、控制、管理和成本越来越接近制造业的特点。因此,软件和服务正在进入一个“制造”过程。如果你不能掌握制造软件和制造服务的技能,你就不会有规模,就无法持续发展。将制造技术与软件和服务的提供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使用制造汽车的方法来研究如何制造软件和提供信息服务,并使用六适马方法来研究和开发。为了在大工业、大规模的时代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我们这些搞软件的,在质量、项目管理、尊重客户,包括遵守法律等方面,往往会更重视知识产权而不是技术。在IT时代,东软很幸运。今年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从三个人到现在1.2万人的公司。众所周知,东软是国内外包行业的佼佼者。不过大家对东软外包的印象更多的是在海外了解。事实上,东软的国内外包约占总外包量的70%,东软是中国本土外包大户。东软70%的业务来自中国,30%来自国际市场。东软如何面对软件产业化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发展员工。东软其实是想把企业变成一个学校,变成一个培训中心,让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选择,做了这个选择就必须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东软扩张的核心是领导力的培养。一个公司找10和20个最优秀的人员可能不是太难,但作为服务提供商,东软需要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层人员,这是对东软最大的挑战。没有最基础的领导力的发展,就没有整体的发展,没有文化的渗透,没有技术转化为客户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