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专利使用率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7)》揭示,我国产品供给总体质量不高,创新程度不足。我国知识产权还存在质量不高、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据《法治蓝皮书》介绍,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价”为题,对8938人进行了调查。整体来看,6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要逐步加强,甚至有24.4%的人认为需要大大加强,只有7.2%的人认为比较合适。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企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致力于自身创新还是模仿抄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太低,使得很多企业在产品供应过程中不愿意创新,而更愿意模仿和抄袭。专利侵权案件损害赔偿诉讼中,97.25%的案件适用“法定赔偿”标准,平均赔偿金额仅为7.96万元。相比之下,美国2007年至2012年的专利诉讼赔偿平均金额高达2940万元。商标侵权案件中,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平均为6.2万元,这也与商标经营者长期以来为维护品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成比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低赔偿额促成了这种局面的形成: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在产品质量的追求上有所作为,侵权者可以低成本“复制”。因此,我国各类产品供给中模仿痕迹较重,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纠纷数量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