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400人决定从美国回国(美国回国20万人)。
根据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报告,1400名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回国,原因是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引发寒蝉效应,质疑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度,甚至怀疑他们泄露国家机密。许多中国教授被诬告和起诉。报告显示,2021年,至少有1400名中国科学家离开美国科研机构回国从事研究。人数最多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639人;生命科学专家,478人;工程和计算机专家,298人。
麻省理工学院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变得富裕了,其作为科研中心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在美国受训的中国科学家回到了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一直在招募顶尖的研究人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美国。然而,自2020年以来,离开美国的中国科学家人数激增。一方面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川普时代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声称要用领先的技术保卫美国的国家安全,针对中国学者的刑事案件增多;在拜登时代,这种刑事调查还是存在的。
这里已经没有人了,但是还有地方让人呆着。我国科研经费越来越雄厚,科研实力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科研精英。
随着自费留学生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从2018到2019的前10年,学生人数从15000攀升到370000。疫情爆发前,中国学生占美国海外学生的35%,贡献了6543.8美元+059亿美元的学费。
美国政府的政策对中国学者造成了巨大的寒蝉效应,影响了美国科研的整体水平。因为拜登执政只是暂停而不是结束该计划,加上美国国内政治氛围恶化,对华人社区的伤害依然会挥之不去。
目前一位正在中国C9联盟大学工作的副教授已经在美国完成博士项目回国任教。他说,最终目标是找到一片可以让他的研究自由生长的沃土,哪里能提供最好的条件,哪里就是最好的选项。另一位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过的青年科学家指出,中国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有巨大的人才缺口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大量在美国留学的青年科学家“回国”。
延伸阅读:
补刀:旅美华裔科学家命运的“重大转变”?
还记得陈刚吗?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知名华裔教授。经过美国司法部一年多的“间谍调查”,他于今年5438年6月+10月被解除所有指控。
半年后,陈刚再次成为媒体焦点。但这一次,他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半导体材料之一”的发现者之一。
陈刚作为“英雄”联合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发表了关于立方砷化硼的研究发现。虽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这种材料已经被业界称为“游戏改变者”和“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材料”。
作为半导体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让美国媒体感兴趣的是陈刚作为该领域顶尖科学家命运的“巨变”。
在美国芯片R&D和制造业领域人才短缺的背景下,陈刚也就是更多华裔科学家的情况会不会好转?
01
麻省理工学院官网7月下旬发表文章,介绍了由麻省理工学院、休斯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他们证明了一种叫做立方砷化硼的材料比目前业界主要的半导体材料硅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媒体报道
这种立方砷化硼是什么,其性能优异的机理是什么?
这些问题有点专业,也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重点,但从行业评价中可以窥见一斑: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说法,这种导热系数几乎是硅的10倍的材料“可能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研究人员表示,它不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半导体材料,也是该领域“可能发现的最好的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陈刚团队还普及了立方砷化硼的巨大前景,归结为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发现可能为更小更快的芯片找到出路”。
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这一发现还处于实验室小规模测试阶段。是否以及何时能真正被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半导体材料所使用甚至替代,还有待大量的后续研究和实践来证明。
根据新闻稿,硅仍然是整个行业的主力。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才将其提纯到芯片制造所需的水平,即99.999%的所谓“10 9s”纯度。
相关研究能否得到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也是一个问题。
这项研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因为立方砷化硼的突破性发现,更是因为研究功臣之一陈刚的经历。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6月1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这位美籍华裔教授,称他在洗清间谍嫌疑后“帮助发现了迄今为止可能最好的半导体材料”。
作者甚至用了比介绍立方砷化硼更多的篇幅来回顾陈刚被调查的经历,并称这项研究为陈刚教授“命运的重大改变”。有媒体称,这标志着陈刚作为该领域顶尖科学家的回归。
02
虽然陈刚教授的遭遇众所周知,但《财富》杂志在报道中详细回顾了这一过程。
5438年6月+去年10月,陈刚被抓,被控犯罪。这是中国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始于2018的臭名昭著的项目,在今年2月被“宣布终止”。其首要目标是优先处理所谓的“窃取商业机密”和“经济间谍”案件,优先使用司法部的核心工具——刑事调查和起诉。
陈刚
当然,很多起诉,比如陈刚的案子,并不涉及“窃取信息”,而是一个更小的问题:在向美国机构申请资助时,没有公开与中国机构的关系。
对陈刚如此缺乏说服力的指责,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集体批评。
在陈刚被捕后的10天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和160多名教职员工签署了支持陈刚的公开信。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郑重声明,刑事诉讼中引用的“来自中国的19万美元”并非陈刚个人所得,而是麻省理工学院与中国南科大一项众所周知的合作的一部分。
2月,斯坦福大学100多名教职员工致信斯坦福大学校长和教务长,称针对陈刚的刑事诉讼将一些学术教学活动视为“不当行为”,对学术自由构成严重威胁,并敦促校长和教务长发表公开声明,重申斯坦福大学支持国际合作。
后来,耶鲁大学近200名教职员工更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中国行动计划”,认为“中国行动计划”中的很大一部分指控完全是因为当事人的种族背景。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2021年2月公布了一个包含中国行动计划77个案例和超过150名被告的数据库,其中88%是中国或中国学者。
就连负责审查中国行动计划的司法部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Matthew Olson)也认为,该计划“助长了对亚裔的偏见和仇恨,侵蚀了司法的公信力,甚至可能损害国家安全”。
今年5438年6月+10月,美国政府撤销了对陈刚申请资助时撒谎的指控。2月,“中国行动计划”也被“终止”。
然而,今年4月,堪萨斯大学的学者冯涛被判三项电信欺诈罪和一项虚假陈述罪。如此重判,可见美国对中国科学家的“猎杀行动”并未放松。
03
除了立方砷化硼和陈刚,《财富》杂志记者还引用专家的话,简要概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现状。
该报告说,美国重新获得研发领先优势,包括重振国内半导体制造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缺乏熟练的科技人员。有研究称,美国要想取代亚洲成为芯片制造中心,需要增加50%的芯片制造劳动力。
但是这些人从哪里来?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急需的这些人才需要来自海外,“包括中国”。
一位通信专家认为,虽然美国媒体引用的50%人才和劳动力缺口的数据暂时无法证实,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确实面临严重制约。英特尔目前在美国的芯片制造工艺主要是10 nm和7 nm以下,还没有做出来。要知道,美国的芯片设计技术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但在国内只能出12%。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拼命让三星和台积电等韩国公司在美国设厂。
在芯片制造甚至设计的可持续性都面临缺口的情况下,美国在自己国家主要能依靠谁?
粗略来说,美国国内科研领域普遍人才匮乏。
由于美国推出了以对华竞争甚至打压为目的的芯片和科研的产业扶持政策。那么除了钱,还要考虑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像陈刚这样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将来可能会过得更好,所以不会没事找事。
然而,另一位专家,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敏有着不同的观点。
长期跟踪研究“中国行动计划”的郝敏告诉卜一刀,今年年初撤销对陈刚的刑事指控,并不是因为美国司法部有先见之明,意识到陈刚在当时的芯片行业会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因为:第一,证据确实不足。麻省理工与南科大有合作,陈刚仅代表麻省理工,非个人行为;二是该案当时相当轰动,麻省理工学院校长亲自发声,实属罕见;第三,陈刚报税没有问题。
芯片
郝敏说,虽然表面上“中国行动计划”已经取消,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仍然有大量与“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的案件,没有因为“爱惜人才”而做出赦免或变成民事或行政案件。
因此,郝敏认为,美国媒体对陈刚团队在芯片材料上取得突破的报道,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对中国尖端领域的人才高看一眼。相反,从刚刚签署成为法律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来看,美国将更加重视与中国相关的科研安全、出口管制、信息监控和外国资助。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