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和品牌打假有区别吗?

目前,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职业打假人邵某购买梅菜红烧肉150份,举报三款产品,然后索赔5万元。鉴于此事,支持者认为为了食品安全,制假售假的商家应该受到严惩,而反对者则认为职业打假人宋立科赚的是昧着良心的钱。其实网上的案例很多,因为目前国内食品安全存在一些“黑心”商家,并不是三品那么简单。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假一赔三”或“假一赔十”的政策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今天就来说说职业打假和品牌打假的异同!

?差异:

?职业打假人作为个体消费者,通过向监管部门投诉获得非法利益,分为“吃货”和“赔偿”两种套路。“吃货”是指收到货后申请退款但不退货;“赔偿”就是通过举报、起诉的方式要求商家支付高额赔偿,即使失败也会更换目标商家;

?品牌方打假是通过产品打假和专项团队打假,结合“执法机构+品牌+平台”的打假体系,找到线下打假源头,一举根除,从源头上针对打假厂家,控制自有品牌假货,涉及知识产权,从而给品牌和正品更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

相似之处:

?需要收集完整真实的证据链,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维权。同时也净化了市场环境,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事实上,制假售假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联合一切社会力量打击造假者。目前,中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除了加强日常执法和保护工作,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行动正在深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