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发展的三个要素
“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般认为,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标志。
从内容上看,信息化可以分为信息生产、应用和保障三个方面。信息生产,即信息工业化,需要发展一系列信息技术和产业,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技术,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信息应用,即工业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大大提高各种物质和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信息保障是指保障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和安全机制,使人类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能力教育。
中文名
信息社会
另一个名字
信息社会
展示时间
20世纪60年代。
内容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作用增加了。
符号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
快的
航行
特性
问题
关系
特性
八大要点
发展趋势
影响
小路
介绍
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又称信息社会,是离开工业化社会后,信息将发挥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从事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
由于信息技术在数据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特性
1.在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物质和能源一起构成了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2.信息社会的经济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为主导,与农业社会不同,工业社会的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3.在信息社会,知识成为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4.科技和人文在信息和知识的影响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5.人类生活趋于和谐,社会才能不断发展。[1]
问题
1,信息污染
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匮乏、信息陈旧、信息冗余、信息误导、信息泛滥、信息不健康等。信息污染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环境污染一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信息犯罪
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窃取信息等。
3.信息侵权
主要指侵犯知识产权,包括侵犯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