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营经济最强在哪里?
第四,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但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4034.75亿元。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3.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2036.9亿元,增长3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如何更好地发展湖南民营经济?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苏南的发展经验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湖湘文化。
意识形态决定人的行动,改变人的观念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自古以来,湖南人就有很多优秀的精神,他们敢于吃苦,勇于斗争,善于开拓。历史上有骁勇善战的“湘军”,有一大批新中国的开国元勋,都是湖湘文化的闪光面孔。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湖湘文化的不足。“小富即安”、“小成功即满”、“安于现状”的现象在湖南非常普遍。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巨大贡献。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家,树立民营经济良好形象。要让民营企业家有经济效益,有社会地位,有政治荣誉感,有创业成就感的心理,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民营经济。
(二)政府应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应该包括优惠的税收制度、多渠道的融资支持和对创业者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服务环境,需要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同时,注重改进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限时办结制等优秀制度。
(3)发挥湖南的区位优势,自觉接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辐射。
湖南的地理优势在于靠近广东省,地处长江中游,容易接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辐射。湖南省应自觉接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宏观产业分工合作。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可以盘活湖南省一批落后企业的存量资产,促进湖南省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湖南的另一个优势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优势。长株潭三市呈之字形排列,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到40公里。株洲和湘潭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长沙是湖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市* * *人口13万多。整合后,它们将形成合力,推动湖南经济发展。
(四)发挥湖南科研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湖南有很强的科研优势。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27个国家级研究机构,近400个省市级科研机构。湖南的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比如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发明的碳/碳复合材料,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轰动全国。湖南省应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政策。
(5)做大做强湖南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学习苏南经验,主要是借鉴其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绝不能照搬。湖南发展的关键是利用好自己的产业优势。湖南目前的产业优势主要有:工程机械,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名企;有色冶炼,如株洲冶金集团、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电力机车,如株洲电力机车厂、时代新材料公司;烟草,如白沙集团、常德卷烟厂;石化,如粤华、长联;此外,还有中央空调、汽车制造、钢铁、动漫制作、文化传媒等行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大做强,带动其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
(六)不断创新管理,树立良好的人才观。
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但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求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企业。企业机制创新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和投资风险控制机制。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要尊重、培养、使用、留住人才。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谁忽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学习苏南经验一定不能照搬,主要还是要借鉴其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湖南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宏观上,政府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微观层面,民营企业应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笔者相信,在国家关于中部崛起的政策和长株潭一体化的规划下,湖南的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一定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2]李平。新苏南模式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
[3]张雨薇。关于新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07(2)。
[4]李群,戴先杰。区域要素整合与企业集群发展。浅谈现代经济,2005(7)。
[5]苏州、无锡、常州、湖南省统计网站和各年度统计公报。
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的启示之四。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虽然落后于发达地区,但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4034.75亿元。资料由网友提交。如果您享有本文的版权,不想在本站展示,请联系删除。
您正在阅读的是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的启示。点击查看更多行业经济相关论文。本文的地址是:/LUN Wen _ 217853 _ % E6 % B5 % 85% E8 % B0 % 88% E8 % 8B % 8F % E5 % 8D % 97% E6 % B0 % 91% E8 % 90% A5 % E7 % BB % 8F % E6 % B5 % 8E % E5 % 8F % 91% E5 % b 1% 95% E5 % AF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的启示虽然源于投稿,但转载请留版权。如果您对行业经济有看法,请直接联系客服发表您的看法。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述
论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的启示,编辑时难免有措词错误或错别字。如有网友发现错误,请联系指正,以免混淆视听。我对你的举手之劳感激不尽。也许你会喜欢上一篇文章:关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