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什么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要求?
“从文化产业分层来看,文化产业人才也可以分为核心员工、相关员工和外围员工。
从产业链的角度,我们通常把文化产业的人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文化产业的创意人才,主要从事内容创作和设计,是文化产业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这种人才类型的关键特征是其文化创新,即能够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显然,这是一个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智慧创造产出价值的过程。这种文化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源于本土的传统文化和核心艺术;二是其他民族文化的移植和嫁接;第三是来自个人创造力。由于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这样的人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通过他们的技术手段将原本的文字和思想转化为文化产品。第二类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科学地评估和把握行业环境,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拔创意人才,对策划、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策划、协调和运作,能够站在行业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这类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熟悉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这类人才通常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知识相衔接的能力。
图4: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分类
以创意人才为例,说明创意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人才和科技支撑是创意产业腾飞的前提,也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在于人才培养。所谓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智力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的精英人才。主要包括具有原创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士,如设计师、规划师等;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也就是将创意商业化的人才;专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规律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特征如下:
1,工作性质是创意。“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在其经典著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创造力》中描述了创意人才的特征。有创造力的人对观察特别敏感,他们比其他人更重视准确真实的观察。他们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同时掌握许多概念,并能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更丰富的综合。
图5:创意人才的主要特征
2.文化艺术素养高。比如服装设计师要对美好的事物和流行趋势敏感,同时要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较高的审美素养。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所需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必然是复合型的。比如创意策划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设计水平,还需要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
4.市场意识是敏感的。北京大学艺术院副院长彭继祥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最缺的是管理人才。这些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媒体,还要懂经济,懂市场,能敏锐捕捉市场需求。
5.团队所有权是可变的。在对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的实证分析中有一项调查。在受访者中,77%的创意人才更换了工作单位,47.6%的创意人才没有北京户口,38.5%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创意人才流失严重。有创造力的人一般不会拘泥于某一份工作,往往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6.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根据某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创意人才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虽然只有27.8%的人对个人薪酬感到满意,但在工作目标的选择上,有69.8%的人选择了“彰显个人价值”;在回答跳槽原因时,首要因素是“无法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占比33.1%。
结合国家人才统计标准和宁波市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实际,对文化产业人才作如下规定:一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二是具有国家认可的文化产业相应行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职业资格;三是在文化企事业单位承担一定的管理或技术工作。在文化产业中从事管理、专业技术和创造性工作,符合上述三个标准之一,并创造一定价值,对产业发展有贡献的人,为文化产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