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角_作者:邵明
在小松,有一段是讲巴西贫民窟的。有一段和里约热内卢(曾经的巴西首都)关于出租司机的对话,讲的是司机的收入,家庭,婚姻。司机说:“他一个人在里约热内卢,住在那座山上(指里约热内卢著名的贫民窟)。我有过几段婚姻(最后几段我忘了),睡过几千个女人(具体多少我记不清了),主要是有很多夜店女不付车费,给肉票,但我从来不“抢身”(抢身就是强奸醉酒女)。”不能再写了,不然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小松只会说国外的司机,国内的司机知不知道,可能知道也不敢说。这是主流媒体不愿触及的未知“死角”。
这个“死角”不是不知道,但却是震撼。看了网友搜索滴滴顺车司机微信群的对话,对这个阶层的情况有了粗浅的了解。我不确定是否能一窥全豹。这是供参考的。
这里无法提供原文,只能解读。滴滴顺丰司机对话:为什么不想工作啃父母,怎么偷钱,怎么在办公室拜大哥。说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去夜店,怎么玩“肉票”,怎么“抢尸体”。比小松巴西贫民窟的司机还惨。人有好坏,有正当固定的职业,做人有底线。人们都说微信微信不可信,但强奸杀人事件还是发生了。你还相信吗?
以下是一位网友评论的节选:“看到滴滴顺风车司机之间的一些对话,让人感到恶心和害怕。它让人们第一次看到,社会底层还有这样没文化的人渣。”
我们通常把人性分为三层属性:第一层,生物性,偏恶。第二层,社会性,善恶交织。第三层,灵性,偏善。这些人渣停留在第一层次,生物=动物=野兽。他们想要不劳而获,没有正式工作,没有未来。刷爆信用卡,借贷或诈骗,小偷小摸。一有钱就看黄片,拜大哥,吃喝嫖赌,活着就已经陷入了饿鬼道。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他们的言行和世界观不被社会关注,主流媒体避之不及。他们杀人超过了他们的物品,激起了公愤,让社会意识到有这么一群人。然而在实用主义和娱乐化的笑声中,又恢复了平静,似乎这群人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在主流媒体上看不到这个群体。李阳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获奖禁片《盲井》,负面太大,无法上映。我们习惯了主流媒体,很难想象和接受一小群价值观与我们完全相反的人渣。很难想象一小群没有三观的盲人,聚集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只做一份工作,不在乎死活的人渣和畜生。
小松说:我们可以把在巴西贫民窟里约热内卢租司机的真实故事讲给千里之外的我们听,却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哦,小松是自媒体,不是主流媒体。
没有社会和主流媒体的关注,我们可以用先进的科技、卫星、显示器(天网)、互联网来消除我们的“死角”,给人们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死角》讲述了一群特殊的流浪者,他们小时候可能是留守儿童。他们年轻的时候可能是单亲家庭;他们也可能是小时候的孤儿。他们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所以心在生物层面。他们从流浪汉变成了人渣,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关注“死角”,更应该关注形成“死角”的社会根源。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有效防止“死角”的形成,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