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西的信息
海西区的概念最早是由时任福建省省长、现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04年初的福建省人代会上提出的。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福建建设海西经济区。“福建处于两岸关系的前沿,我们很高兴中央政府给予福建一些扶持政策,希望把福建建设成为适合台商工作、生活、接受教育的特区。”。
海西区东与台湾省一水之隔,北接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它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福建省在海西区占据主导地位,对台交流具有独特优势。
会议表示,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优先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海西区建设,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区建设,要求做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二是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四是推进省际区域合作;五是试点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发挥海西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第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第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海西区战略是福建省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谋求福建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举措。
5438年6月+2005年10月,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被写入“两岸关系”一节。2006年6月5438+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肯定了福建省的这一战略构想。
此后,海西建设得到了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派团到福建调研海西问题;铁道部投资6543.8多亿元建设了文赋、福厦等多条大型铁路。交通部在福建启动了一批高速公路和港口建设项目。此外,* * *十几个部委和央企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建设的协议和备忘录。
2006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被列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6月29日,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通过10至15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时任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表示,海西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