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将领是天生指挥大兵团的?
中国* * *生产者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几乎所有歼灭800万国民党军队的战役都是大兵团作战。
如苏联七大战役中的七次胜利,苏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冀南、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是经典的大兵团战役。
以济南战役为例。参加战斗的有十五个纵队的部队,六个半纵队的攻城战士和八个半纵队的援军战士。我军共投入654.38+0.4万兵力,国民党投入654.38+0.2万兵力,国军伤亡654.38+0万余人,我军牺牲2万余人。
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更多,第一* *,16纵队,加上第二野战军7纵队,第一* * *,23纵队。总兵力达到60万,民兵总兵力达到654.38+0万,而国民党军队有80万人。
这场战役造成的伤亡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军伤亡人数超过65438+万,国民党伤亡和俘虏达55万人。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是刘伯承、邓小平、粟裕,他们都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大师。
在中国历史上,将星闪烁,其中不乏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家。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家,大兵团当之无愧的将军。
秦三十四年(前274年),田雷率军进攻援救韩国的赵、魏联军,在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大败联军,活捉韩、赵、魏将领,斩首十三万,魏国大败而逃。他还与赵国的将军严嘉作战,淹死了两万赵国士兵。
发生在秦四十七年(261年前)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典范例。双方投入兵力95万,赵兵被杀45万,秦军被杀20多万,这是史无前例的。
说到指挥大兵团作战,韩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不说韩信,就是在胡说八道。韩信是古人,我们也不用恭维他,奉承他,说他是杰出的军事家,这是当之无愧的。
说韩信是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鼻祖,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韩信点兵越多越好”这句话真的不是白说的。韩信指挥的其他战役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说刘邦灭项羽的关键战役吧。有人说不是刘邦亲自指挥的。
没错,这场战役是汉朝的缔造者、大军事家刘邦亲自指挥的,当然归功于刘邦。功劳归功劳,但真正的统帅是韩信。这场楚汉之战,项羽有65438+万兵,刘邦有40万,其中韩信有30万。采用的战术,如“四面楚歌”,都是韩信将军独立完成的,有知识产权。
但刘邦是汉朝的最高领袖,功劳当然要记在刘邦头上。
话说回来,在中国历史上,除此之外,在世界大战历史上,最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现代将军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名将朱可夫元帅。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他是苏联战场指挥大兵团的大师,是苏联红军的中流砥柱。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在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苏军损失654.38+0.85万余人,苏军溃败如山倒,战略要地相继沦陷。
德国高级将领曾表示,苏联问题将在3至6个月内解决,英美也担心苏联撑不住。
强大的德国军队来到了列宁格勒。
伏罗希洛夫,苏联第一个守卫列宁格勒的元帅,已经失去了信心。他给斯大林的信息是:“列宁格勒坚持不下去了,只能放弃。”
但是,放弃列宁格勒会使苏军更加被动;于是,斯大林在最后一刻改变立场,朱可夫在最后一刻奉命接过接力棒。
1941 9月9日,朱可夫在上任前向斯大林承诺,他将坚守列宁格勒。
朱可夫首先更换了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他宣布,任何人在没有接到军队命令的情况下,胆敢失去他的职位,将被枪毙。
朱可夫随后动员全城居民加紧生产,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做准备,军队士气受到鼓舞。
朱可夫的一系列措施使列宁格勒成为钢铁长城,成为德军难以逾越的障碍。
列宁格勒局势刚刚稳定,苏联首都莫斯科局势紧张,岌岌可危。情急之下,斯大林连忙召回朱可夫,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首都。
19410年初,纳粹德军集结100余万兵力,其中坦克1700余辆,飞机1300余架,火炮14000门,逼近莫斯科,志在必得。
朱可夫急忙调兵,某* * *调集1.25万兵力迎敌。双方参战兵力225万。加上莫斯科民兵和民众,参战总人数不少于290万,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兵团作战。
在朱可夫的领导下,莫斯科之战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
德军在莫斯科损失50万人,苏军伤亡85万人。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苏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场战争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