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文明文化建设更重要:道德提升还是制度约束?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规则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规定。它们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在实践中被制定、实施、检验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不是“最好”,而是“更好”。但建立科学积极的制度可以降低风险,坚持勤勉,促进发展。

制度即规定,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遵守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行事。一个组织或团体实施一种规章制度的动机在于组织或团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益,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和管理有效性,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效果以及组织与外部的联系的有效性。根据制度的刚性和范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一个组织的制度分为五种类型:1。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管理制度。2.管理规定:涉及整个组织或专业系统的特定项目的具体要求。3.管理措施: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具体项目管理的要求。4.实施细则:组织管理体系中对某一管理体系具体实施步骤的具体规定。5.工作规定:组织内部局部或阶段性工作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我们知识产权局工作中涉及的系统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政制度、信访制度属于管理制度和规定,《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财务管理办法》、《青岛市知识产权局档案管理办法》属于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实施细则》、《请假制度》属于实施细则。目前,上述各项制度运行良好,着力解决“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和“不想”腐败问题,逐步形成规范政治行为、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水平。

制度建设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通过组织行为来改进原有规则或建立新的规则,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的实施,三是坚持公平原则。组织或群体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组织或群体的发展水平,一个合适的制度会大大加强激励的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局目前正在执行的制度有几十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其他工作制度。如何系统化、有机整合系统?我们认为:1 .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是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人的弱点、行为能力的差异和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定位往往侧重于消除人的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控制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规范和约束”的机制。在制度经济学中,经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作用: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寺庙里,人们发现给不同的人分粥是不公平的,于是煮粥的和尚就由大家选举产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每个人选出来的和尚其实都各不相同,很难做到公平。经过讨论,决定轮流做饭,每人一份饭。虽然情况有过一段时间的好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走了自己的亲友,还在轮到自己的时候吃了藏了起来。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煮饭的基础上加一条规则:分粥的人必须把剩下的最后拿走。就这样,问题终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作用和力度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注重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法律上为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找原因,从制度上为反复出现的问题找原因。坚持走科学规范的道路,是对系统及其功能的深刻把握和运用。

2.加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次上的系统整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系统内部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过程。在由几个系统组成的系统中,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构成了机制。小平同志说过“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随意胡作非为;不好的制度会让好人无法完全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同样,好的机制可以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让坏的更坏,形成恶性循环。典型的不良机制是“补偿性反馈”。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西西弗斯背叛了宙斯,死后被送入地狱接受惩罚。每天早上,他都要把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每当他以为自己已经移动到山顶的时候,石头突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这样一来,西西弗斯必须转身再搬石头,艰难地爬山。把这个故事延伸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西西弗斯把这块石头搬得越高,它就会掉得越低,他就要花更多的力气来完成任务,这就是“补偿性反馈”。这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建立良性机制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也在研究制定制度,但往往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导致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出现反方向运行。比如,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有制度却不执行或者不执行往往更糟糕,因为制度的权威被嘲讽了。

3.加强制度建设,要注重制度的整体效能,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需要构建一个封闭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的各个部分各有分工,互不冲突,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 *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导致结构、功能、功效的缺失。比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需要与日常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配套实施;行政执法体制需要干部纪律、纪检监察制度来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制度建设不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更加注重加强制度之间的联系和对接,整合制度的功能,形成良性机制。作为一个整体,整个系统应该是协调的。如果各个部门的制度不能互相协调,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无所适从。要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各部门制定的内容相近的制度要统一设置。

4.加强制度建设,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建设的关键是有效可行。制度是人制定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和漏洞的一些环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果一个制度的引入得到了组织全体成员的支持,那么这样的制度就一定不能引入,因为这样的制度必然直接或间接地牺牲组织结构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大家都反对,这样的制度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不仅法律治不了公众,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组织结构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失衡,这与组织全体成员赞成所导致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每当采用一个好的制度,总会有一些人反对,也有一些人赞成。一个好的制度必须考虑到组织所有成员及其附属成员的利益,经过严谨周密的论证才能出台。所以体系要尽可能的全面,同时组织中的每一个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利益都有可能扩散到小的方面,也就是说体系要无处不在,无时不刻,深入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否则,制度之间的差距和制度本身的漏洞都可能导致投机。如果系统之间存在矛盾,就会导致相关部分得不到落实,削弱系统的有效性,进而导致整个组织系统有效性的削弱。制定和修改过时的制度,可以建立科学的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通过干部职工示范、横向交流讨论等方式,建立制度激励机制。

对于不能适应当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修订,废止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重新制定和完善符合管理需要的统一制度。

这只是别人的论文,你只能参考然后掌握。满意就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