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发展规律提高战略导向,主要手段是什么?
(一)构建有效协调的新型宏观调控机制。加快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完善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稳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民生政策功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建设,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资源能源储备体系。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经济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加强社会预期管理。
(二)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优化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明确、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出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体系。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和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权,减少和规范中央和地方同人的权利。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有约束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公开透明、风险依法可控的政府债务融资机制,强化监管问责。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研究将部分项目的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完善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稳步扩大地方税管理权限。
(3)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定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