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如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低碳经济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有资料显示,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验已经在中国一些地方开始。例如,吉林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将珠海作为中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进行申报。上海在南汇区的临港新城和崇明岛规划了一个“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南省率先成立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很好。同时,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1.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坚持一心一意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3、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发展主业,壮大核心业务。4、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慈善一直在经历中成长,在时代的推动下大步走向未来。近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慈善协会也开始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华慈善总会等地慈善协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体制改革,组织架构逐步理顺,管理体制逐步科学,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工作人员逐步专业化。慈善项目也从单纯的扶危济困发展到涵盖扶贫、救灾、助学、养老、救孤、助医、环保等多个领域,使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帮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商务部副部长廖4月2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高级别部长级对话:世界经济增长的挑战”上发表演讲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在他看来,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将更加显著。廖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如何正确应对。廖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发达国家应停止严重扭曲世界贸易的农业补贴,取消对发展中国家优势产品的结构性高关税,避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世界贸易造成的障碍,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贸易和经济发展能力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也要转变观念,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尤其要避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发展设置壁垒。低碳、环保、节能是新时代新人们的关键词。人们不再以奢侈浪费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而是以低碳环保来彰显自己的品味。从2007年国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节能法律《节约能源法》开始,随后陆续颁布了多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都预示着环保节能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