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买单,卖焦虑还是真金白银?
目前关于知识付费的讨论有两派:第一派认为知识付费是公众认知觉醒的必然趋势,属于社会进步;第二派认为现在的知识付费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是浮躁社会风气的衍生现象。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公开批评喜马拉雅、陶涛课堂等知识付费平台,称他们是向社会施压的始作俑者。为什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我认为在选择站在哪一边之前,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立场。从社交的角度来看,知识付费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同时这个行业也来优化哼哼互联网的体系,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知识行业的发展。过去不那么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被压制了,知识产业从以前的慢节奏变成了可以快速变现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在为社会造血,产生价值。
而把视角放到社会中的人身上,知识付费的影响会更适合上述两派的观点。有人抓住知识付费的热情,走对方向,从知识付费中获利。那么知识付费对社会的客观推动将与个人的主观发展相一致。为什么不是社会进步的现象?
对于那些想在行业外系统学习的人来说,知识付费就没那么友好了。作为一种快速变现的商业产品,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快速的知识,可以覆盖广泛的利益,类似于快餐店。说白了,你可以吃饱,但是你要吃好?对不起,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必须做出精品化的选择,所以在一些批评家看来,人们害怕自己会被社会抛在后面,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奔向这些碎片化的学习,这自然是一种焦虑的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