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

1.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2、加强宣传和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自立的竞争意识,实现多形式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鼓励和帮助人员自主创业。

3.完善就业补贴政策,推进就业服务建设。

完善税收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第二,规范劳动力市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1,规范劳动关系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协商调整机制。

应初步建立劳资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和监管的劳动关系调整新机制。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8%以上,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要覆盖劳动法适用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三方处理机制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2.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提高劳动案件办理效率。

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劳动保护和劳动执法监督,规范用工行为,执行劳动标准,在法定期限内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监察案件,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增加劳动津贴补贴,建立收入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研究,对工时管理、定额确定、艰苦岗位津贴等职工工资分配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履行国家增资政策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地方津贴和补贴。适时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

第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1.加快产业化组织建设。

围绕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和组织体系,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

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主体,推进服务组织实体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业生产外部环节的多重增值。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打下良好基础。

扩展数据: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1,实施小微创业者激励行动,

巩固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成果,深入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先照后证”等登记制度改革。

2.实施基层干部激励行动,

完善工资激励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本工资和津贴正常调整机制。

3.对有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实施激励行动,

推进产业扶贫。牢牢把握城乡产业发展要素,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经济组织、市民经济组织)+农户(市民)”扶贫行动计划,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社融合,实现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全覆盖。

4.对企业管理者实施激励措施,

完善省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激励办法。完善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5.搭建城乡居民收入监测平台,

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整合采集居民和非居民的收入、财产等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监测方式和分析方法,提高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

人民网-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