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振兴我国文化产业?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成,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发挥。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等产业快速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市场竞争力强、产值超百亿的重点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活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力军,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比重显著提高。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重点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提升影响力,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影视制作业要增强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生产能力,拓展影视制作、发行、播出和后期产品开发,满足各类媒体和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数字出版业从主要依靠传统纸质出版物向多种媒体形式出版物转变。出版物发行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科技印刷和特色印刷,建设一批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行业要加快组建一批大型演艺团体,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显著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画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国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3)培育重点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支持符合规划的工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区域性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5)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新的审美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作品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发展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剧院,推进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区域运营。推进电影院线和数字电影院线跨区域融合以及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支持国有出版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高的文化装备和产品。(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类便携式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的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推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书、电子书、手机报、网络出版物等新型出版业态。发展高科技印刷。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开发新型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移动演出系统和多功能集成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更新。(8)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支持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杂技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做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境外设立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运营。办好国家支持的文化展会,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性大型展览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