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营销思维模式。
如今的市场,几千万的企业领先了三五年,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式也越来越复杂。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靠的是外化的品牌、广告、形象、公关、服务吗?是否依赖于更深层次的战略、资本和商业模式?答案是否定的,这些都是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企业间竞争的真正核心是创造和运用这些管理方法的企业家思维。那么,今天的创业者应该有怎样的思维?笔者认为,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和各行业的优秀人士一样,具有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特点,具有特殊的经营企业的思维。主要有五种形式:制胜思维、领先思维、整合思维、危机思维、哲学思维。
* * *赢思维
企业家在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并不是孤立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是为同行业、同地区的企业寻求宏观战略战术,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份额,而不是想着如何干掉竞争对手。
好记星在2004年开发市场时,确定了“做大市场总量,从原有品牌中瓜分部分市场,颠覆整个市场格局”三大策略。最终目标是成为电子词典和学生英语教育的市场领导者。
为此,他们从当时市场上的三个主要品牌中各取一个词,分别是方便取用的“好”,记忆宝的“记忆”,文星的“星”,创造了一个“帮助世界”的品牌——“好记忆星”。自2004年5月推出市场以来,他们强化了“学英语,单词是关键”的差异化诉求,“好记性明星,天下父母爱”的情感诉求,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保健品整版报纸广告的广告模式,以及电视购物、终端POP的渠道策略,使英语电子词典市场迅速升温。不仅容易记住明星卖的好,还带动了老字号的销量。同期还出现了干坤英考王、E考通、E白、E星、诺亚周等新的电子词典。三年后,好记星稳坐英语电子词典榜首。2004年销量2亿,2005年6543.8+0.2亿,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0亿。
当今市场,没有企业可以垄断。与其总想着竞争对手,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吃同行上,不如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把市场做大上。蛋糕做大了,企业的份额自然会增加,同行业的企业也能从中受益,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队友。如果你打败了你的竞争对手,你就失去了竞争对手和激励者。就像体育场里的长短跑比赛,如果没有跑者,一个人的跑步是孤独寂寞的,很难创造好成绩。有了跑者的追捧,跑在前面的运动员也不敢掉以轻心。其实,致胜思维的本质就是“利民”的思想。中国首富李嘉诚总结自己做生意的经验说:做生意要“打以人为本的牌”,“舍小利,大利不来”。通过李嘉诚的经历可以看出,李嘉诚的致胜思维是成为华人首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企业家要想在新世纪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树立“利人利己”的双赢思维,而不是用“损人利己”的思维垄断市场。* * *致胜思维的本质是检验一个企业家能否跳出企业,看清企业,能否有高的站位,开阔的视野,造福他人的思想境界。
前瞻性思维
超前思维是对企业、行业、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思考。对未来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并思考采取什么策略。
比尔·盖茨2009年再次荣登全球富豪榜榜首,以400亿的净资产成为全球首富。盖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超前的思维能力。大三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和儿时伙伴PaulAllen在1975创立的微软公司。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和办公室最重要的工具这一信念的指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和他在个人电脑方面的远见卓识,为微软和软件业的成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不到30年的奋斗,盖茨的超前思维变成了现实结果,微软也成为了一家极其富有的企业。
在新的世纪里,高技术推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将更加复杂。所以,缺乏前瞻思维的企业家,不仅不能屹立不倒,引领世界,还随时可能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提前思考,既不是想象,也不是主观。是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信息和思维水平的综合判断和大胆想象。这种判断和想象一旦形成,就会在每个创业者心中形成强烈的方向感和崇高的目标。有了方向和目标,就会引导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不谋全天下者,不足谋一时”,古人的名言,既是对没有超前思维能力的人的警示,也是对有超前思维能力的创业者的启发。
因此,在新世纪的搏击中,企业家必须有超前的思维和“远见”,才能达到“谋定而后动”的境界。
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是指在考虑经营战略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还要善于将外部资源纳入思考范围,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我们的思考。
北京新力源元电子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富达中天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通讯产品供应商。中国市场上销售的90%的正版摩托罗拉车载电话都是由富达中天销售的。2002年,借助整合思维,心源实施了“免费车载电话送”的营销活动。本次活动的规则是,活动期间,凡拥有汽车的个人消费者或公司客户,均可免费获得一部摩托罗拉车载电话,并可与心源公司签订正式赠送协议,从而获得法律保护。捐赠人履行的义务很简单:只需按正常要求向鑫源公司的合作保险公司缴纳、转移或延期车险保费即可。该计划实施前,鑫源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作为平安的保险代理人,从车主缴纳的车险保费中获得8%的正常合理返点。消费者的车险只是按照正常标准赔付,没有涨价。消费者稳定投保的期限不长,只有两年。两年后,根据赠送协议,消费者可以完全拥有这款手机的产权。实施一年后,当年心心念念的“礼物”总额达到6543.8+0.4亿元。
2002年,全球著名的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舒尔茨教授来到中国。当他从学员口中得知“摩托罗拉车载电话全国免费赠送营销方案”时,不禁赞叹道:“力不从心的活动,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国内最有意思的整合营销传播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用付出额外的成本就满足了;保险公司获得稳定的高价值客户;代理人得到了合理的佣金;心与心获得了市场、品牌和资本回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财务系统,不浪费资源。这就是融合的力量。”
整合思维不是简单的1+1或者1+N,而是在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之间寻找* * *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利益。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提供者的利益达到相对平衡,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时,整合思维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给企业和外部企业带来收益。从心能之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参与的行业都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益比。形成了优秀的物流和金融循环链。
因此,整合思维不仅是企业之间的利益整合,也是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的思维基础,是优化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配置的系统思维。新世纪的企业家必须学会运用整合思维,在战略制定、并购重组、整合营销、商业模式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古人的一句名言,深刻地说明了整合思维的本质。
危机思维
危机思维是指企业家在企业已经取得成功或企业处于繁荣时,不沉溺于成功的喜悦,而是居安思危,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全面思考企业前进中应该解决的问题,以保证企业稳步发展的思维。
华为1982年2万元起家,经过17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厂商。即使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华为依然创造了奇迹,2008年依然实现了233亿美元的销售奇迹。华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CEO任的危机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从65438到0996,华为依靠自己研发的08数字程控交换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26亿年销售额。但任一直强调“繁荣的背后是危机”,更好地引导了华为员工戒骄戒躁,不断创新。从65438到0998,华为终于取代上海贝尔成为中国通信市场的霸主,年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6倍,达到89亿。随后,任发现近两年华为增速放缓的迹象,平均增速为35%,这只是国际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2000年,当大多数华为人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任在业内享有盛名的《华为的冬天》出版了。他这样阐述“失败一定会到来”的观点
“十年来我每天都在想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这就是我能活十年的原因。我们应该一起思考如何生存。也许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活得更久。失败的那一天必然会到来,每个人都要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这是我不可动摇的观点,这是历史的规律。
公司所有员工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下滑,利润下降甚至破产,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公司太平了太久,和平时期提拔了太多官员。这可能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在欢呼声中出海了。我相信这一天会到来。"
在随后的姊妹篇《北国之春》中,任以这样坚决的语气阐述了“华为的冬天”的论点:
“华为的危机、萎缩、破产是必然要来的。
现在是春天,但冬天也不远了。我们应该在春天和夏天考虑冬天。我们能不能抽出点时间来讨论一下如何应对危机?IT行业的冬天不一定是其他公司的冬天,但可能是华为的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会越来越冷。我们还是太年轻了。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挫折,我们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苦难是一笔财富,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准备好适应欠发达...
危机并不遥远,但死亡是永恒的。这一天会到来的,你必须相信。从哲学上,根据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抗拒,但如果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推迟这一时刻的到来。
正是因为华为从2000年开始的危机意识,才得以在冬天来临的2000-2003年度过危机。2008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仍比2007年的6543.8+06亿美元增长45.6%,达到280亿,连续两年保持近50%的高速增长。"
危机思维是检验一个创业者能否成功超越自己的标志,是保证创业者保持清醒头脑,看清未来会出现什么困难的能力。没有危机思维,企业很难持续发展壮大。比尔和盖茨经常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海尔张瑞敏也经常提醒自己,自己会永远提心吊胆,永远如履薄冰;在回答记者关于你认为经济危机的冬天有多长的问题时,张瑞敏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冬天有多长,也没有想过如何‘忍受’这个冬天。因为我们总是把明天当成冬天。”正是由于他们的危机思维,大多数人普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表现出“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清醒状态。
因此,在纷繁复杂的新世纪,企业家应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危机思维的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牢牢抓住企业基业长青的生命线。
哲学思考
所谓哲学思维,是指企业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综合与分析等哲学思维方法,使之上升为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成为指导企业管理的系统的、理论的世界观的思维过程。
海尔张瑞敏不仅能带领海尔以超过6543.8+020亿的营业额成为全球第四大家电厂商,还能用哲学思维将海尔的管理经验总结成普遍规律。在总结海尔20多年的发展变化时,他将其概括为“四化”,即“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张瑞敏以充满智慧的哲学思考总结道:“海尔这20年在大决策上没有犯大错误,反而能更好地把握大机遇。为什么?现在回过头来看,主要是把握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是无为与有为的关系;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三是百米冲刺和马拉松跑的关系。这种三重关系的处理是海尔昨天和今天做的,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遵循这个规律,也就是说,这个规律是自始至终的。其次,这三种关系体现了一种递进关系。第一种关系是第二种关系的指导,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支撑。”
一个简单的“四化”概括了海尔的历史,一个简单的“三个关系”讲述了海尔做大做强的规律。“四化”和“三个关系”既是海尔经验和体会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三个关系”不仅是海尔未来要遵循的规律,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张瑞敏的经典语录中,哲学智慧无处不在,如“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并购重组中“激活小杂鱼”的实践,管理学中的“斜坡理论”,成为中国企业界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纵观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哲学思维作指导。伟大的企业家和普通企业家的区别在于,是否掌握了哲学思维的规律,是否能够自觉地运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虽然很多创业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升到一种规律性的认识。研究那些在中国已经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们都在有意识地用哲学思维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他们不仅善于发现和运用规律,而且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通过对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成为指导和影响许多企业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牛根生、严介和、马云、李东生等。,他们的发言和话语充满了哲学思辨和管理智慧,在把握企业发展变化规律上沉着冷静。
所以,哲学思维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思维。一个企业家学会哲学思维,掌握并自觉运用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综合与分析等哲学思维方法,不断形成系统的、理论化的企业管理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