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财务部门需要签订保密合同?
违反保密协议
1.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的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协议。合法保密协议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当事人不履行保密协议约定的义务,无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都属于违反保密协议,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是一种民事责任。
2.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也可能构成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责令侵权人将含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者销毁。
3.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款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
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区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者从事同类业务,或者自主创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者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不得超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