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的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文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村庄。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扩展数据

保护环境的理由:

1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利于增强招商引资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转型跨越。

4.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利民利国,关系子孙后代的政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环境治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