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正式签署释放了哪些信号?
1.协议的签署是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这直观地反映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经贸合作也没有停滞,而是继续向前发展。该协议将为双方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提高知名度,更有利于对方消费者的认可。
此外,地理标志被证明对生产者有明显的经济利益,即获得更高、更稳定的出口收入。欧盟委员会此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带有受保护名称的产品价格比未经认证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即受保护产品享有更高的销售溢价。比如葡萄酒的溢价率是2.85,烈酒的溢价率是2.52,农产品和食品的溢价率是1.5。
2.协议的签署表明中欧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记,是表明产品原产地的重要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它们的具体品质和声誉主要是由当地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决定的。
该协议将有助于保护中国和欧洲产品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在地理和人文价值方面。同时,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
第三,该协定的签署还将促进全世界对地理标志的认可和重视。
崔洪建表示,美欧在自贸谈判中地理标志的谈判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过程中,美国也施加了干扰和影响。
但最终中欧就此达成一致,说明中欧合作有一定不受第三方干扰的实力。基于双方在该协定谈判中积累的诸多经验,将为中欧下一步合作推进WTO改革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信心。
扩展数据:
中欧地理标志协议正式签署?
2004年9月6日,中国习近平主席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谈。
其中,宣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引起广泛关注。这一历时8年谈判达成的协定,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也是近年来中欧之间的第一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名录,具有保护数量多、保护种类丰富、保护待遇高等优点。
该协议包括双方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茶、农产品、食品等。,比如中国的绍兴酒,六安的瓜片,安溪的铁观音,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欧洲的香槟,巴伐利亚啤酒,帕尔马火腿,马吉纳山的橄榄油。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标志也首次被纳入协定。
人民日报海外网-海外网评论:中欧地理标志协议正式签署,释放三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