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基于开放网络的电子商务,由于电子线路的窃听性、电子信息的可复制性以及互联网软硬件的一些缺陷,造成了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网上欺骗、网上盗窃等违法现象。此外,人们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包括交易身份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否认性和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对策: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线上动态的)交易活动和(线下静态的)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为了提高两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者应本着利国利民、勇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2技术问题——电子商务能否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技术五花八门,使得电子商务平台之间无法协调,甚至连商务信息都无法交换和传递。

对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相关技术中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各级研究机构和应用开发者应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技术,尽快打破软件技术对国外的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电子商务新技术开发成果的奖励和推广力度;我们应该积极与外国政府和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

3经济和成本问题——电子商务的好处问题

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即资金流动在网络上的实现。一是网上支付效率不高,确认支付时间长;二是网上支付收取的费用过高。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成本高、支付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策: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投资机构的联盟,走合作开发或合资经营的道路,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应适当降低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费用,以刺激和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

4电信系统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环保问题

电信系统的长期垄断和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国内几大骨干网没有有机协调统一,互联网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大发展。

对策:首先要真正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克服区域碎片化现象,尽快实现真正的多网融合、合作发展,而不是现在的“转型”,实际上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

5法律法规——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保障

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现有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导致电子商务出现新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无法可依,无法惩处。

对策: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和数字签名法已经实施,但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其他很多法律和地方性法规中并没有得到修改、明确甚至是不完整的规定。应尽快修订和完善各级法律法规,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门法律或法规,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6观念问题——电子商务的人文保障

长期以来基于“现实世界”的传统商业模式深深植根于大众对商业行为的认知中。人们对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交易模式产生了怀疑,企业和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有待提高。

对策:解除公众对电子商务的困惑,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技术和措施的研发,切实提高电子商务系统抵御恶意攻击和病毒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打开大门;第三,增强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第四,鼓励全民上网,普及计算机应用,形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当电子商务系统更加安全、便捷、无忧时,电子商务主体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才能提高,电子商务才能迎来大发展。

7隐私权的保护——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权益保护。

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和现有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主体的隐私无法得到可靠保障,侵权事件频发。

对策:必须加强研发,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水平,有效保护公众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增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心。

8基础设施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

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受国情限制,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与国外相比,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整体投资比例仍然较低,信息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导致上网速度低,上网成本高。

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宏观调控;此外,要鼓励建设和竞争,提高网络软硬件能力;第三,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9标准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标准化约束问题

电子商务中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和加密算法的不一致,是制约电子商务跨平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境运行的又一障碍。

对策:在与国际电子商务相关标准接轨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协议和规则,尽快使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规范化。但在标准问题上,不能完全照搬和盲从国外标准,还要考虑与国际标准接轨。

10人才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力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共有350多个本科专业,700多个专业。但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家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教学计划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问题无法缓解。

对策:中国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指导委员会要结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指挥棒作用,尽快规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吸引世界一流人才。

11政府引导——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取向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都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但由于政府缺乏及时、积极、正确的引导,导致平台多元化、规范和标准不统一、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开发等。,导致电子商务朝着规范、协调、统一的方向快速发展。

对策:首先,政府部门要率先推行网上办公和电子政务。此外,国家应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应在全国统一框架下成立区域电子商务管理和指导部门,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指导体系,统一规划实施,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12电子商务的国际化

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但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都没有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限制了走出国门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机会,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对策:加快国内企业实施B2B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寻求建立全球电子商务体系。

13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开展了很多年,但可以说还处于“朦胧”阶段,特点是“一哄而上”,亮点少,发展慢,成效不够。

对策:结合我国国情,针对行业或地区的市场经济条件和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的差异,鼓励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带动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14物流不畅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交易的最终实现。然而,中国加工和储存货物的集装箱、工厂、仓库和中转站设施不完善,公路、铁路和水、空运输的运输灵活性不够,各经营领域的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规章制度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加快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简化物流环节,克服碎片化现象,提高物流效率。

15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

税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国家很难对电子商务进行控制和征税。

对策:在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16信用问题——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信用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使社会信用问题更加突出,欺骗、欺诈行为和抵赖行为时有发生,社会信用环境岌岌可危,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策: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