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出口报关知识

中国海关的职责和任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处走私,进行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一、中国通关系统的基本流程

(一)中国通关制度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中国海关执法的基本依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出境。进口货物从进境时起至办结海关手续止,接受海关监管;出口货物从出境时起至报关时止,接受海关监管;过境、转运、通运货物从进境时起至出境时止,接受海关监管。中国海关根据海关法和国家有关进出口的政策、法律、法规,对货物、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境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进出境、逃避关税等违法走私活动。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移作他用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置海关监管货物。

中国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管理有几个基本要求:

1.依法如实报告原则。也就是说,任何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在进出境时,都必须向海关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方可开展进出境活动。

2.接受海关监管的原则。海关放行前,一切活动都在海关监管之下,一切与货物有关的活动都要经过海关批准,必要时还要接受海关检查。

3.海关放行后提取原则。海关根据国家各项规定对申报和货物进行审查审核,并征收相应税费后,货主和运输工具负责人才能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入境或出境。

(二)中国海关通关系统的基本程序。

中国海关清关系统的基本程序是:申报、检查、征税和放行。

1.总则

声明:

进口货物,收货人应当在货物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境货物,发货人应当在货物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经收发货人申请,经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目的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启运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上述货物的过境应当符合海关监管的要求。

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可以自行办理报关纳税手续,也可以委托经海关认可的报关企业办理报关纳税手续。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和报关企业必须依法办理报关手续。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采用纸质报关单和电子数据报关单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海关批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报关企业可以采用EDI方式办理申报、纳税等海关手续。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之日起14日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在货物到达海关监管区域后、装货前24小时向海关申报,但海关特准的除外。进口货物收货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申报的,海关应当收取滞纳金。经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申报前查验货物或者提取样品。依法需要检疫的货物,经检疫合格后抽样。

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应当同时向海关提交进出口许可证及相关单证。

检查:

进出口货物应当接受海关检查。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邮递物品,除经海关总署许可的以外,应当在进境地、出境地或者过境目的地接受海关查验。海关查验一般有不同的方式,单证查验、外观查验、开箱抽样查验、通过技术设备查验等。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

税收:

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物品,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税则》缴纳关税。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关税的纳税义务人。进出口环节的关税征收(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成交价格无法确定时,完税价格由海关依法估定。

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海关对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中国海关采用WCO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在确定商品归类、估定货物价值、提供有效报关单证或者办理其他海关手续前,收发货人要求放行货物的,海关应当在依法提供与其法定义务相适应的担保后放行货物。

发布:

除海关特准外,进出口货物应当在收发货人缴纳税款或者提供担保后,由海关签章。

2.特殊情况

暂时进出口货物:

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应当在六个月内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特殊情况下,经海关同意,可以延期。

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在收发货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征关税。

货物的过境、联运和转运:

过境、转运、通运货物,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进境地海关如实申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

加工贸易保税货物: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加工贸易合同向海关备案,加工贸易制成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制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海关凭内销批准文件对保税进口料件依法征税;国家限制进口的,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

进出境货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海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护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

(3)中国通关作业流程。

1.企业申报:进出口企业可通过委托报关单位制作、制作电子数据报关单或自行制作等方式,以EDI方式或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向海关申请进出境货物申报。

2.海关审批:海关收到电子数据后,首先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核对。如果其完整性和逻辑性符合报关单的要求,则转到审批中心进行人工审批。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报人重新填报。审核主要关注申报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关注分类、价格、原产地、贸易性质和进出口管理条件,计算相应的税费;如查验中发现有不符之处,海关可以要求申报人重新申报或者进行补充说明。

3.现场提交单证:人工审核合格后,海关签发电子通知书,报关员到口岸现场提交报关单、海关要求的随附单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缴纳关税、进出口增值税或其他费用。方法可以是银行交付或在线支付。海关确认查验的,申报人应当按照海关的要求搬移和拆封货物。查验结束后,双方应当在查验记录上签字,海关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查验。

4.海关放行提货:海关收到税费缴纳凭证后,向申报人签发货物放行单,申报人可在码头或仓库提货,并安排运输。

5.转关运输:申报人如希望在内地就近的海关或企业所在地办理海关手续,可在申报时提出转关申报(填写转关运输报关单),经海关批准后办理转关运输手续。口岸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运输和货物的相关数据传输给主管海关,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后,再办理审核、报送和纳税等手续。

二。中国海关业务体制改革

(1)中国海关的基本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贸易便利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随着加工技术的快速进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日益成熟的投资贸易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关将面临诸多影响和挑战,需要海关改革业务制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通关速度,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业务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快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努力学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做好管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海关执法能力和通关效率。面对这一新形势、新要求,海关总署提出了“依法行政、守护国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新方针。

“依法行政”是海关工作的基本原则。其本质是职权合法,程序合法。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海关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法制化水平,更好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

“保卫国家”和“服务经济”是国家对海关的两个基本要求。海关必须高质量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税收和走私任务,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环境,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同时,海关工作必须遵循“守法便利”的原则,以诚信守法的程度换取通关便利,切实提高通关效率,努力降低贸易成本,为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完成“管”和“服”,实现严格监管和高效运行的有机结合,是做好当前海关工作的关键。

“促进发展”是海关工作的根本宗旨,“发展才是硬道理”。海关工作必须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海关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推动海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海关的基本工作方针是海关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深化通关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中国通关体制改革

1.实施通关作业改革,不断提高通关效率。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长9.4%,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6%。面对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海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关压力。自上世纪末以来,许多国家的海关积极致力于加快海关现代化的步伐,改革和完善海关管理制度,简化海关手续,进一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国海关还在1998确立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并从4月1998开始完善和优化通关管理模式,实现了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自2000年起,全面实施通关作业改革,重新设计通关作业流程,改革通关作业模式,调整总署、直属海关、直属海关的职权划分,实现通关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在实施通关作业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快速跨境通关,确保关区间进出口物流快速畅通。为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率,中国海关积极协调口岸相关部门,实施“大通关”制度改革,发挥协同效应。通过过去五年的改革,通关效率大大提高。2003年全国海关受理报关单2900万份,2004年全国海关受理报关单超过3300万份,通关速度进一步提高。每份报关单的平均通关时间从五年前缩短到今天近90%的报关单可以当天通关,相当一部分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通关一体化改革极大地便利了国际物流的大规模跨境流动,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2、根据风险管理原则,对进出口企业和货物进行分类管理。

借鉴国外海关风险管理的经验,中国研1998提出了守法经营的目标和方法。1999年4月,海关总署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管理状况及其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估,核定企业的合规程度,设置A、B、C、d四个管理类别,对不同管理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推行“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诚信守法企业通关提供便利,对诚信较差的企业进行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严重走私违法企业。同时,为支持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出口,2001年,海关总署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提前报关、网上报关、快速转关、现场通关、加急通关、担保通关、加工贸易在线监管等便捷通关措施。为企业进出口开辟了“绿色通道”,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以快速通关为目标的过境运输监管模式改革。

自2000年初以来,中国海关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模式进行了研究,并以快速通关为基本目的进行了改革。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是:一是过境运输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简化手续;二是实行提前报关,减少货物和运输工具在口岸停留时间,提高通关效率;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电子数据核查,加强海关监管。改革后,企业收到运输工具舱单后,可以提前向当地海关申报。海关提前收到申报资料并核对无误后,办理查验、纳税、放行等后续手续。申报的数据将自动转换为通关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传输方式发送至进出境地海关,进出境地海关可根据当地海关的要求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这项改革大大缩短了货物在进境口岸的停留时间和办理手续的流程,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也为企业免去了在进境地办理通关手续的麻烦,方便了企业。

4.加快建设“中国电子口岸”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效率,严厉打击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海关总署、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部、铁道部、 中国民航局、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外汇局、出入境检验局、交通部、信息产业部从19开始联合“中国电子口岸”本质上是“电子政府”的雏形。 该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将进出口业务跨部门、跨行业的电子台账数据存储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政府管理部门可以查询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数据,办理手续,实施管理,企业可以在线办理各项进出口业务,这将大大增加口岸执法的有效性和通关的整体效率。

目前,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已初步实现与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铁道部、贸促会、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 以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 联网企业1.8万户,发行IC卡50多万张。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在41个省市设立了数据分中心,在北京建立了同城主运行系统和备份系统。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建立了82个二级节点,计划到2005年底扩展到全国全部360个地级市。

根据吴仪副总理关于通关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即“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前移流程、加快实物验放”,按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宁波、山东等7个省市政府与我部签署了合作建设地方电子口岸备忘录。

电子口岸已开发运营联网项目和在建项目***51,其中行政执法项目25个(19已推广实施),辅助项目8个,在建项目18个。电子文件日处理量达到50万份,中国电子口岸门户网站日点击率超过430万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1:铁路口岸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可实现海关、铁路、质检和进出口企业、货代企业、报关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方便企业进出,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收紧进出口管理。该系统于2003年8月投入试运行,已传送了70多万份电子舱单。据铁道部介绍,信息平台在北方四大口岸站(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绥芬河)试运行以来,实现了舱单和海关监管指令24小时不间断传输,电子换装单缩短车辆停时1小时以上,压缩宽轨车辆停时0.63天。以4个口岸站1.5万辆宽轨车的数量计算,每辆车每天的车辆使用费为11.5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6.6元人民币),每天可节省国外车辆使用费71.7万元,累计每年节省261.7万元,为中国铁路。

例2:进口增值税网上核查系统。该项目实现了海关和国税进口增值税专用税票的数据共享和在线核查,堵住了不法分子利用假税票抵扣的漏洞。该系统于今年8月上线运行,4个月累计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专用税票电子账户1.88万张。既加强了双方对专用税票的管理,又有效防止了不法分子伪造专用缴款书办理虚假抵扣。据我部统计,今年前8个月,各地海关共协助国税机关查获伪造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4972份,涉及抵扣金额7.89亿元。自8月实现双方数据交换以来,上述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9-6月,各地海关筛查出的伪造专用缴款书降至796份,6月以来未发现伪造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11。

例3:出口退税在线核查系统。该项目主要为企业用户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帮助国税局审核企业退税申报的合法性,防止不法企业骗取退税。该项目于2003年在全国推广,我部每天向国家税务总局传输报关单电子数据4万多份。国家税务总局表示,系统运行以来,出口企业申请退(免)税比以前缩短了25天,进度明显加快,提高了退(免)税申报质量。今年1-11期间,各级税务机关处理历年退税欠费2001亿元,处理2004年新发生的。同时,通过数据交换,协助国家税务总局核查可疑出口报关单数据654.38+0.2万项,为及时解决历年拖欠退税问题创造了条件,受到了广大出口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的好评。

例4:进出口外汇核销单在线核查系统

5.试试无纸化通关。

无纸化通关是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和现代海关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往进出口企业提交书面单证进行报关的做法,实现海关与企业及相关单位联网、企业网上申报、海关电子数据无纸化审核通关。与传统的纸质单证操作模式相比,无纸化通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化了通关环节,信用良好的企业报关单电子数据可在结论后直接审核放行。二是通关全程电子化。在通关过程中,海关将不再收集和审核纸质单证,而是通过与企业联网实现数据审核和信息通关,事后再集中补齐书面单证。通过将海关监管工作前移或后移,最大限度减少通关时间。

无纸化通关不是中国海关的发明。是一种依托高科技信息网络系统,高效运作所有通关环节的先进通关方式。它受到国际贸易界和各国海关的高度赞扬,并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实施。从1994开始,中国海关在部分海关和部分企业试行EDI无纸化报关。2001年8月,南京、杭州、上海、广州四个海关试行了网上报关,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仅仅是无纸化报关还不足以解决整个通关流程的效率提升问题。

原来的EDI报关主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从纸质到无纸化,使报关电子化。通关无纸化是指通关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无纸化,所有可以往前推、往后移或对外的通关手续都在通关过程之前或之后提前或推迟。这大大缩短了货物在口岸的通关时间,提高了贸易效率,使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

无纸化通关改革的推进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开展无纸化通关的企业承诺遵守国家和海关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企业在申请中出现问题,海关将取消对一般错误的处理,如管理混乱、信誉不佳、不符合海关要求等。犯有严重错误,属于走私罪的,按走私罪查处;如属违规,则按违规处理。

6.不断改革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实施网上监管,改革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在中国设厂开展加工贸易,并在经营中实行全球营销、零库存等管理模式,因此对进出口通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中国海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加工贸易的贸易便利化:

一是实施加工贸易在线监管。网络化监管是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实行全程计算机管理的加工贸易企业提取必要的财务、物流、生产经营数据,并与海关计算机管理系统相连接,实现对加工贸易货物的有效监管的一种方式。海关利用计算机手段核对企业加工贸易生产物流数据,并根据工厂实际情况对保税货物进行核查。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核销和通关手续。实践证明,“电子记账”“网上核销”的新型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加强了海关监管,简化了手续,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外贸出口,增强了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二是建立保税区监管模式。中国海关在沿海口岸和陆路口岸设立了15保税区,在区内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管理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保税区具有仓储、贸易、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目前,保税区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保税区进出口总值达到511亿美元,同比增长68.1%,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6%。截至2003年底,全国保税区经批准的企业31万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5万多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额2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2003年,全国保税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9亿元,同比增长35.5%,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建立出口加工区监管模式。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比重不断增加,中国海关改革了传统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探索建立了出口加工区监管新模式。从2000年4月至今,国务院已批准设立39个出口加工区。通过实施区内特殊税收和管理政策,引导区外新增加工贸易企业和现有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出口加工区,为外向型加工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促进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2003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6543.8+08亿美元,同比增长2.8倍。

四是适应现代物流运作需要,改革保税物流监管体制。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海关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保税物流监管改革。海关对保税物流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第二层次是保税物流中心,第三层次是实行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是国家促进保税区健康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保税物流园区是启动区港联动项目,在毗邻保税区的港区划出专门用于发展仓储物流业的区域,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通过这一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继续发挥保税区现有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口附近货物便捷运输优势,简化通关手续,加快物流速度,降低商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吸引仓储物流企业投资,推动保税区向仓储物流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港航业、仓储业、物流业联动发展。5438年6月+200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开展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工作。2004年8月,宁波、大连等7个港口及附近的保税区开展了区港联动试点。新的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三。中国海关业务改革的发展

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新的飞跃,进入了后万亿美元时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大舞台,今年外贸有六大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三、十、百、千、万”。“一”:最大的贸易伙伴易位。今年5月,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东扩后,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三”: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贸易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快速发展。改革之初,198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仅排在世界第32位,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1%,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小国。此后,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连年增长,发展速度逐年加快。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甚至可以说,在2003年和2004年初,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超过10%。在过去的10年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但综合价格涨幅在今年达到顶峰,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油价的上涨。中国的进口价格也大幅上涨。前三季度进口商品价格涨幅超过10%,为10年来最高。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的* * *效应,大大提高了中国外贸进口总值。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口总额增长38.2%,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10.4%和进口增长25.2%共同作用的结果。“百”:从100亿美元的逆差到100亿美元的顺差。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及时决策,实施宏观调控。其在外贸领域的影响明显体现在进口增速放缓和贸易平衡逆转。自1994以来,我国外贸一直保持顺差,但今年前两个月进口增长达42%,贸易逆差达79.7亿美元。3、4月单月进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4月贸易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当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贷款和投资规模。5月份,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增速加快。到9月份,进口增速进一步降至22.1%,6月份进口增速小幅回升至29.3%。但总体贸易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前1个月贸易顺差1097亿美元。“千”:9月份月度进出口总值跨过1000亿美元大关,我国月度对外贸易额首次突破1988+02美元。此后,每月进出口额一直在100亿美元左右徘徊,2002年4月超过500亿美元,2003年的增长率再次提高。从700亿到900亿的飞跃分别是在4月份。2004年9月,月度进出口值历史性地突破6543.8+0000亿美元,达到6543.8+0006亿美元,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