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陶瓷做到了哪一点,导致景德镇在清朝就被赶超了?

为何很多人在生活中只要有足够的钱,他们就会买外国的商品?汽车、化妆品、首饰、电子器具,甚至教育、旅游、移居等非物质产品?

而有些人到了网上会义正言辞地大骂人家崇洋媚外,标榜自己如何如何的崇高和热爱。但这些人从没想过他们满嘴的怨言和牢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就拿瓷器来说,马未都因为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说了几句高端瓷器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就被骂得要死。

马先生说的不是实话吗?从工业用陶瓷到卫浴、瓷砖、碗、瓶等家用或日用品。

很多人会说了,无论茶叶、瓷器、中草药,真正的精华还在我们这里,老外根本不懂。

但对比一下同行业在市场上的营业额,为什么很多人就哑巴了呢?

其实,人谦虚一点,谨慎一点,认真一点,少吹点牛,多做一点脚踏实地的事,目光看远一点,有点顾忌,就不会这样子了。其实就瓷器来说,欧洲在清朝时就已经超过景德镇了。

德国人在瓷器里加入了这个东西

很多人说,如果他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就好了,反正那时也没有知识产权和武器禁运。

以明朝和清朝那么庞大的地盘和财力,他当了皇帝之后要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工艺和工匠全部高薪挖过来。而这时,绝对没人说你这种行为是偷。

瓷器这个东西,在古代一直都在为我国封建帝王在创造着大量的外汇,宋朝的富裕和陶瓷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兵马俑、唐三彩虽然不是瓷器,但也为后来的瓷器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积累。

我国古代瓷器出名,是因为那时有工匠精神和职业标准。如果不按行会标准去办事,不但买家会找麻烦,同行也会砸你招牌的。

看看一个雨过天晴的宋朝瓷器,花费了多少时间?

看看古代陶瓷厂附近的瓷片山,只有精品才能留下来。

稍微有点瑕疵,就会被师傅砸碎。再看看唐宋时期的木式建筑、陶瓷、茶叶,你能不佩服吗?只因精品,所以珍贵。

欧洲人谁能得到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就会变成家里的传家宝。好东西,谁都想拥有。

就像电灯、电话、电视、电脑、飞机一样,瓷器和茶叶也是外国人一直都想学的东西。

他们通过传教士、通过高薪聘请工匠师傅为他们提供技术源泉。

然后,这些传教士再将这些工艺写成书在他们国家出版。

但无论他们怎么研究,可就是做不成我国瓷器那样的精品。

直到有一天,有位异想天开的德国制瓷师将磨碎的骨粉加入了陶泥中。在烧制好之后,这种瓷器不但细腻柔滑,而且更加白嫩可爱。

但即便如此,德国的陶瓷依然竞争不过我国,但此时德国还有一件利器,用上它真是无敌了。

德国在瓷器市场制胜清朝的法宝

德国能够在瓷器上制胜清朝,就像英国在茶叶上制胜清朝一样,用的都是处心积虑的方法。

喜欢军事的同学都知道,德国造的手枪简直就是艺术品。

不错,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和市场布局,是后来欧洲瓷器打入国际商场,并开始超越清朝的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弄出来一个东西,比如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而人家经过上百年如一日地不断创新和改造,最后反而占领了大部分国际市场。

有人说日本武士刀出自唐刀,但今天国际收藏界玩刀的还是喜欢武士刀,并且至今无人能超越。

日本有一个叫?金刚组?的古建筑修复公司,传承了一千多年,它主要做木式古建筑。

大清国的宣纸、墨、历史资料和考究、汉唐文化能竞争过后来日本吗?

有人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才做商品。

也许正是因为大清国太聪明了,往茶叶里掺树叶,将劣质瓷器也拿去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严把质量关,这才导致清朝瓷器不断衰落的吧!

而工业陶瓷这块,作者就不想提了。

当精细化工业对战粗制滥造,故弄玄虚遇上工匠精神,自吹自擂对战品牌塑造,到最后谁会赢呢?

很多人总是打孩子、骂孩子,说孩子没出息。

而这样的父母,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