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该读什么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伦理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伦理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首先,从横向知识结构来看,“信息技术与社会”是《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的四大主题之一。在这一部分,课程标准给出的6项内容标准中,有4项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伦理相关,即“增强自觉遵守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了解网络使用规范和相关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在网络传播中树立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习病毒防范和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养成信息活动的安全习惯。”“了解信息技术可能给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这些都凸显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伦理的重要性。其次,从纵向的课程目标来看,新课程除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课程标准对此的描述是“能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则明确提出了从伦理知识到自身行为的具体要求。可见,计算机、网络、信息伦理方面的书籍应该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必读。下面,笔者将推荐几本这方面的经典书籍,帮助教师通过阅读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处理伦理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从而使新课程倡导的伦理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在计算机伦理学方面,《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科学中的警告与伦理困境》一书无疑是经典之作。这本书是澳大利亚著名计算机伦理学家福里斯特(1993年去世)的最后一部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目的是(1)讲述计算机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以及(2)这些问题是如何给计算机专业人士和用户造成道德困境的。”福里斯特认为,计算机经常被证明是不安全、不可靠和不可预测的。因此,有必要讨论计算机伦理,旨在“唤醒”学生,培养他们的伦理意识,使他们具有社会关怀。虽然是伦理著作,但还是避开了艰深的伦理理论,用生动的事例、轶事、故事介绍了计算机犯罪、软件盗版、黑客、病毒、侵犯隐私等信息社会的敏感内容,特别是作者给出的“假设案例”和附录中添加的美国计算机协会的道德与职业行为准则,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这本书是90年代写的,但它仍然是研究计算机伦理的必读参考书之一。《世纪中的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是国际伦理与信息技术协会主席斯皮内罗的一部重要著作,可以作为《牢笼或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一书的参考读物(见“导言”)。《黑客伦理与信息时代精神》阐述了黑客如何在信息时代代表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带给我们对黑客的深入思考。媒体与信息伦理学从信息这一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入手,分析了信息生产、组织和流通的主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信息战、黑客攻击、网络与公民自由、隐私问题、知识产权等。,可视为信息时代伦理问题的理论指南。经典教材方面,美国著名大学教材《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第三版增加了“计算机伦理”一章,关注了计算机涉及的隐私、软件所有权、滥用等伦理问题。此外,美国学者斯巴涅罗撰写的《信息与计算机伦理案例研究》以一个基于实际情况的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信息与计算机伦理的本质。书中的38个典型案例已在各种研讨会和课堂上得到应用,这是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伦理问题的绝佳起点。这种以案例讨论代替艰深的理论说教,是优秀应用伦理学书籍的特点。就老师而言,现在的老师不喜欢采用“如何”话语模式的书。他们更喜欢通过阅读启发自己的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尤其是在应用伦理学领域,很多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最佳阅读方法。导言——【美】斯皮内罗《牢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