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邮编,地址及介绍。

1.滨州职业学院的邮编是多少?滨州职业学院的邮政编码是256603。学校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十二路919号。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

滨州职业学院简介滨州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滨州市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工业学校、经济学校、滨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它位于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学院占地面积354971亩,建筑面积80.35万平方米,总资产654.38+0.7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4.38+0.50亿元,图书馆藏书654.38+0.84万册。在职教职工870人,专任教师668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222人,博士11人,硕士27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山东省名师6人。在校学生两万多人。

学院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化工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课教学部、社会科学部两个教学部。招生专业41个,涵盖理工科、农业、医学、财经、信息科学、建筑、艺术、航海等门类,涉及57个专业方向,形成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

2005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2013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首批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验收。2017年9月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山东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行列。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富民强省劳动奖,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建立了山东第一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的内涵。建设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优质资源* * *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省级优质资源* * *课程12门,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立项的项目7个,国家职业院校示范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主体专业5个。省属高校专业点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中央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首届全国实践教学设计奖3项,省级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成果奖3项。

第二,实行开放式办学。坚持“服务、融合、引导”的办学理念,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滨州职业学院理事会及各级校企合作组织成立,市长崔洪刚亲自担任学院理事会主席,形成了“门户开放、多元一体”的办学格局。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军合作。与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建海洋学院,与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中德何新国际交流学院、万达学院、绿都生物工程学院、中兴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北京蓝墨水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共建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开展联系服务县区工作,与阳新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获批国家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有海军、空军两个招飞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三个招生专业;与魏桥纺织、瑞鑫地毯等企业建立研究所,组建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海尔集团、魏桥创业等300多家知名企业和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36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校企合作融合示范院校。

第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重要途径,先后实施了服务“两区”和滨州“转移创新”两个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以正式文件转发全市;依托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18培训资质,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每年完成社会培训6万余次,实现服务收入12万余元。坚持“从企业到企业”的科技研发思路,成立滨州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技术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山东现代农业棉花综合实验站落户学院。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点基金、省发改委蓝黄重大理论项目、省农业转移基金项目1项。棉花新品种“滨之棉”1选育成功,国家大豆“滨之豆”1通过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和三等奖2,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28;获得国家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占比超过30%,其中38篇论文被EI等四大国际检索收录。已转化实施成果2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6543.8+0亿元。2017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第四,突出文化教育的特色。不断践行文化理念,逐步凝聚形成“责任”校训,保持山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1年。9名著名专家学者和先进典型被聘为思政课特聘教授。* * *与校园CPPCC共建全国首家市级CPPCC文史馆,与新华书店共建校园书店,共建两个企业文化中心,共建黄河三角洲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民间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打造校园文化符号,让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实现文化育人常态化。积极打造校园一小时文化旅游圈,形成“一轴两山三区四湖五园”的校园文化景观格局,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院实训广场被确定为山东省和滨州市首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校园文化建设荣获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

五、坚持品牌建设战略。致力于打造技能大赛名片,自2012年起连续五年承办山东省中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护理赛事全部比赛,2016至2017年连续两年承办全国护理大赛,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170多项奖励。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室,开展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成为中国第一所阐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大学。受教育部委托,承担了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标识、海报的设计,并永久采用,承担了全国人大职业教育法实施各省(市)职业教育评议,策划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系列宣传,主持或参与起草了教育部、教育厅12职业教育文件,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了“文字与职业语言”专栏,成为全国第一。连续三年承担活动周网络宣传工作,《优秀职教教师——职教知识人》的征集出版,引起职教战线的广泛关注。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成员,被教育部确定为诊断与改革试点院校,并成功申报中央电化教育中心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现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当选为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职业院校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护理教育联盟主席、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副主席、全国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副主席、职业院校工作委员会牵头单位。批准在山东高校设立首批“孔子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开展“3+2”对口培养。

以优异的成绩先后通过了人才培养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固定资产管理、成人教育水平、普通话工作与测试机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餐厅管理等多项评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院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