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经济政策的提案解读
1.多措并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一是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家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二是营造鼓励企业家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塑造“亲”“廉”的新型政商关系。三是营造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家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2.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一是以企业开办注销、施工许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开展营商环境标杆行动。二是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民营企业家接待日”等对接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三是加强公共媒体对涉企政策的宣传,及时向市场传达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导向。第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涉企政策的学习、研究和落实力度。五是推动民营企业扶贫行动。
3.继续减轻企业税负。一是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给予低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于固定资产,特别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二是完善增值税政策,加快简并二档税率等政策优化,放宽退税条件,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三是继续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适当延长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四是科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五是进一步梳理和精简收费清单。
4.有效降低民营经济融资成本。一是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短、小、急、频等与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相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营经济扩大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筹集资金。四是完善民营企业征信体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获悉,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建议》。
民营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
“近年来,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是不争的事实。”杨德才表示,这不仅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关,也与政策环境有关。
那么如何在疫情常态化下,更好地促进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呢?
记者注意到,在杨德才的提案中,他将“精准制定政策机制,高效推动政策落实,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放在了提案的首位,想“完善企业家参与企业相关政策制定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找痛点’的原则,充分了解和倾听企业家的实际需求,使企业相关政策更加符合当地实际”。
杨德才还认为,要“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高效落实,权威发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精简政策履行流程,加强政策执行跟踪,提高政策履行效率,让民营企业增强政策获得感。同时,我们应该“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清理和修改阻碍私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和法规。"
此外,杨德才还强调了“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完善政企联系常态化服务体系”,“深化减负行动,加大帮扶力度”,“培育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例如,在“深化减负行动,加大救助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风险缓释措施”的提案中,杨德才认为:“一是继续开展‘阳光减负’行动,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减负降本、清废简政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各项减负措施落地的跟踪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推动优质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加强‘银企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重,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杨德才认为,通过“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融资信贷服务产品”。
杨德才还认为,同时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设立上市公司稳定发展基金,防范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对主营业务好、临时资金链短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对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得随意停贷、撤贷、压贷或断贷,不得附加不合理的信贷条件。”
杨德才还强调“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作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他认为可以通过“加强规划布局,根据各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中小企业园区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生存发展的宽松环境”来加快建议。
最后,杨德才说,“除了加强人才政策,还要满足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创新平台建设、生活休闲、学术交流、人际交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增强人才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