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半数员工年薪超过5万。

165438+10月8日,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在国展举办,全球13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呈上升趋势,但培养出来的这类人才却很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该行业领军人才更少。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紧缺。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一般来说,是指通过个人的创造力、天赋和专业技术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通常包括广告、艺术、古董、漫画、设计、影视、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记者在智联招聘网站上看到,该网站每天提供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岗位有上千个。相关统计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总工作人口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可见人才数量的悬殊。

“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人才可以包括三种类型的人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雅虎中国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俊凌表示。“第一类是有才能的人才,他们自己也有创造力。他们有思想,有创新,比如设计师,画家,小说家。第二类是从创造力中受益并利用它开发创造力的人才;第三类是为创意服务的人才。它们为创意提供了交流的工具和平台,让有创意的人提高效率,让人们的创意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提升。传统媒体是少数对多数的传播,而新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媒体代表,致力于在整合信息管理、互动模块、多媒体娱乐平台、空间与需求匹配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标准、开放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渠道’,精准地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推广给需要的人,同时获得附加值。”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丁俊杰告诉记者,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最缺的就是能够贯穿创意文化产业链的人才。

创新和变革是基本的职业素质。

朱晓大学毕业两年,目前是一名手机游戏策划。他的工作主要是设置一些程序,包括确定手游中的公式,调整数值的平衡,编写游戏主线,脚本等等。此外,他还要设计游戏关卡,包括地图、人物和物体的设定。在工作中,个人创造力、想象力和个人写作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成就动机。

智联招聘的高级职业顾问郝建告诉记者,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喜欢与人交往,思想有一定深度,创新多变但偏执,执着,有个性。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丁俊杰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创意人才,或者说是懂得将创意商业化、商品化的人才;以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行业为例。如果有人能把中国剪纸艺术家组织成俱乐部,把他们的创意产品编号,设定主题,进行策划,那么一幅剪纸的价值可能不是几块钱,但可以达到几百块钱。能做这项工作的人才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

李俊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特点应该是创新思维。虽然他们的创新理念可能往往难以被大众接受,但他们的“厚脸皮”让他们特立独行,享受突破,愿意并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探索,敢于超越自我,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在招聘人才时,会尽量提供一些媒体工具,让应聘者来我的内容和渠道,让他们通过创作自己的作品来展示自己。这样可以考察考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是否有创意,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从业者收入差距大。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创造产品的附加值。他们的工作表现很难衡量,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无法估计。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建告诉记者,从薪酬体系来看,大多数企业的薪酬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创意人员和创意工作的特点,现有的薪酬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单位还把学历、资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收入差距也很大。创意设计、创意文案等职位平均月薪3000 ~ 5000元,而创意总监年薪可达20 ~ 30万元。《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5.38%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年薪在5万至654.38+万元之间,654.38+08.46%的人年薪为654.38+00.77%。

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关专业。

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各国的位置。美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策划、运营和管理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丁俊杰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培训比较红火,大部分都是说的多做的少。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如果有新的理念,建立全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创意策划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北航、北大、中国传媒大学都在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并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课程。丁俊杰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引导和投入。第二,相关行业的公司应该积极配合,以便政府的计划能够得到适当的实施和执行。第三,高校应尽快参考国外经验,从理论层面提出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不要只炒冷饭,要建设一支符合中国国情的师资队伍、教材等配套设施。

谨防人才培养陷阱

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上创意培训的爆炸式增长。记者发现,这些培训班良莠不齐,难免有一些不专业的机构也打着培养文创人才的旗号,举办各种文创培训班,利用这股热潮牟利。所以专家也建议,在参加这类培训之前,要看培训机构是否正规专业,师资是否可靠,内容是否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