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的事迹
奉命临危的保平李进厂后,彻夜未眠,熟悉图纸技术特点,分析产品。白天,他到生产现场检查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并与工艺、质量和生产工人进行了广泛交流。他运用系统广泛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迅速抓住问题关键点,不断突破陀螺仪装配与调整检测、控制舱装配与调整等关键技术的“窄口”。他根据“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重新定义节点,制定出网络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D07控制舱313台发动机在10年完成,相当于前9个月产量的总和!到65438+2月,15,提前5天完成了D07控制舱的生产任务,即75天完成了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二,218厂经营规模从2003年的2.3亿跃升到3亿。
这一成功使218厂抓住了加速发展的机遇:2005年不仅D07操纵舱生产订单增长了4倍,还新增了以503A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任务4项,经营规模达到12亿。面对超强度的任务,李保平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能力的情况下,以科技创新推动高科技项目产业化。一方面,他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特点和窄口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另一方面,他将“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充分运用到R&D项目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中,使科研生产达到了“系统稳定、反馈迅速、误差最小”的受控状态,为提前两个月完成D07控制舱全年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李保平带领项目组及相关同志攻克了第一批生产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并于65438+2月65438+2月成功交付了最后一个产品,为整体单位的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信息战”和“精确打击”两大技术特点,保平李以高新技术自主研发为主攻方向,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远程压制、航空瞄准稳定、武器火控、制导控制”四大技术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与装配、精密机械制造能力。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结合近年来投资项目奠定的基础,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惯性技术、稳定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MEMS技术、多光谱目标探测与数据融合技术、仿真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等8个各具发展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以实验室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李保平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熟技术移植创新和整体技术集成创新。他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奖励科技成果。为了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他倡议设立“青年科技奖”,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勇挑重担。他主张加大R&D投资,积极推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极大地拓宽了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来,李保平带领大家积极开展新一轮的高新项目策划和争创工作,先后拿下5个国家重点背景发展项目,在企业内部立项十几个。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保平敏锐地抓住了精确打击武器的需求。为了填补华北光学制导控制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空白,他亲自指导青年科技人员撰写方案报告,指导答辩前的准备,指导研制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解决。两年时间,研制了三型样机,其中一型还完成了飞行考核试验,得到了合作方的高度评价,这是218厂真正进入这一领域的关键一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他引入柔性开发管理模式,推动科研项目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高精度数字伺服控制技术已进入中国领先技术行列。
在李保平的倡议下,218厂将信息化、数字化引入企业设计、生产、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三维CAD设计、仿真分析数字化开发系统、CAPP柔性制造生产线等已分阶段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行PDM/ERP选型论证。数字化开发系统的建成,明显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降低了开发成本,为加快高技术项目开发、开发项目见效快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